•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织密保障网 托起安居梦
  • 织密保障网 托起安居梦

    时间:2019-09-18 18:29:27  来源:  作者:

    环卫工、快递员、公交司机等“新市民”住进了公租房;刚毕业的大学生拿到了政府的租房补贴;老旧小区改造之后旧貌换新颜……这是合肥市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整治与改造所取得的新成效。

    “住房保障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 ”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总工程师苏奎说,合肥市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工作,为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2018年合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5.2平方米、42.8平方米,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近7倍。

    近日,记者在合肥市悠然居小区的一户公租房看到,客厅里摆放着餐桌、冰箱,厨房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这是徐心丹的“小家”。“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月租金不到600元。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上班地点近,步行只需十几分钟。 ”从宿州来到合肥打拼的徐心丹笑着说。

    徐心丹的获得感离不开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2003年合肥市出台《合肥市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明确以发放租金补贴的方式,向城市最低收入且住房特殊困难家庭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2007年修订出台《合肥市廉租住房保障暂行办法》,确定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2012年建设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

    截至2018年底,合肥市累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项目346个、11.93万套,累计解决了约40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市本级发放租赁补贴1.5亿元。此外,棚改房等安置住房让原来居住在城镇危旧住房中的困难群众“出棚进楼”。

    “2008年以来,合肥市相继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236个、24.37万套,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苏奎说。

    老城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加强老旧小区整治与改造,弥补房地产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短板,才能让广大群众共享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果。自2012年以来,合肥市累计投入31亿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660个,总建筑面积15267万平方米,惠及40万余户、62万余人。整治过的老旧小区,在基础设施、居住功能、公建配套设施、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在合肥市蜀山区绿怡居小区住了十几年的洪家云告诉记者,小区改造之后,不仅道路宽敞了、停车位充足了,而且绿化面积增多了、小区环境美化了、物业服务质量也提高了。

    “自2017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合肥强力组织、有效推动,从培育市场主体、增加房源供给、优化平台功能、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积极创新探索住房租赁试点。 ”苏奎说,目前,合肥市区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的企业近1000家,其中房源规模超过1000套/间的近20家,市场主体多元化。同时,保证房源筹集多样化,通过新建、改建和盘活存量等多种渠道,有效增加市场供给。其中,采取集中新建、开发企业配建自持和无偿移交政府运营等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1宗、计620亩,约可新建1.2万套租赁住房;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确定7宗、计193亩,约可新建0.3万套租赁住房;通过改建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办用房等方式,筹集租赁住房约1.4万套/间;鼓励房地产中介、物业企业引导个人存量房源进入住房租赁市场约10万套/间。

    今年7月,合肥市成为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首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未来3年将获得24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配租与配售、实物与补贴、搬迁与改造,多管齐下织起一张密实的住房保障网,托起各类人群的安居梦。今年研究生毕业、租住在长租公寓内的吴佳笑着说:“以前租房子都是小隔间,现在不仅房子装修精美,而且还有管家贴心服务,不仅是‘住有所居’,更是‘安居宜居’,房子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美。 ”(记者 何珂)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