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她带着抗癌药坚守扶贫一线
  • 她带着抗癌药坚守扶贫一线

    时间:2018-11-20 19:19:50  来源:  作者: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报道, 今年5月初,在阜阳市颍泉区最偏远的王寨村,村东头的8岁孤儿赫登清把镜子里的自己想象成“徐妈妈”,朗诵着她教的诗;村北头的五保户吴计华反复拨打合肥的一个电话号码,打不通,再打。王寨村人认定来自省城的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徐冬梅绝不会丢下他们。与此同时,做完最后一次化疗的徐冬梅说服了家人,从省城再次前往她热爱的皖北土地。

    去年4月至今年6月,安徽行政学院副教授徐冬梅走村串户摸实情,精准扶贫出实招,帮助王寨村178户379人顺利脱贫。2018年10月,带着抗癌药坚守扶贫一线的徐冬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安徽省仅一人)。

    两次申请

    坚定踏上扶贫路

    2014年,52岁的徐冬梅第一次申请去偏远穷困的皖北农村工作,周边有朋友和同事无法理解,作为安徽行政学院一名研究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经济领域的副教授,她以处级干部的身份驻村挂职。徐冬梅并非党员,又不再年轻,最终申请未获批准。

    2017年4月,适逢全省驻村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徐冬梅再次报名去农村从事一线扶贫工作。“担心再次被拒绝,我只好硬着头皮打电话给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专职副主委张腊梅同志,请求支持和帮助。”徐冬梅说,张主委与学院党委书记吴良仁做了沟通。2017年4月27日傍晚,她和其他三名同事获批准到王寨村扶贫。

    一个在学院备受尊敬的副教授,对扶贫为何如此执着?徐冬梅坦言,2009年,她要给全省县长培训班讲一堂农产品贸易的课程,为了讲好这堂课,她亲自到皖北农村调研,被当地的穷困所震撼,回来后,徐冬梅有了去当地扶贫的想法,“作为一个研究农业农村经济的老师,我应该到农村一线手把手指导农民脱贫。”

    初到王寨

    村民缺少精气神

    徐冬梅此次前往的扶贫地王寨村,位于阜阳市颍泉区的最北端。2014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26户859人,当年整个颍泉区有6.8万人是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超过10%。

    虽然对该村的贫困状况有心理准备,徐冬梅初到时还是被震惊了。“村子基础设施太差,常停电,没有自来水喝,到处尘土飞扬,道路泥泞。村民也灰头土脸的,缺少精气神。”徐冬梅回忆。

    尽管生活起来有种种不便,徐冬梅和省行政学院的扶贫专干还是用最快的速度走遍了该村所有贫困户,对每户做了“一户一策”和“一户多策”的脱贫方案。同时,徐冬梅和扶贫专干们仅用了一个月时间,通过产业带动,流转起上千亩的中药和红薯,为该村制定出一年计划和三年规划。

    2017年6月里的一天,一位名叫吴翠琴的村妇带着三个孩子来到驻地求助。原来,吴翠琴的丈夫去世得早,两个孩子在上小学和幼儿园,家里收入只能靠种田,一年不到2000元。徐冬梅了解情况后,对这户人家做了精准扶贫的方案,“我动手帮她整理菜园子,与她商量种植作物来维持家计,又介绍她到扶贫车间上班,收入总算可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开支。”

    定点帮扶

    老少一个不掉队

    在王寨村的村东头,8岁的孤儿赫登清跟着70多岁的大娘狄桂兰生活。近年来,老人家身体每况愈下,又是贫困户。徐冬梅走访到这户人家时,发现小赫天天在路边和泥土砂石玩耍,一脸灰蒙蒙的,也不爱说话。

    “我觉得在扶贫道路上,不仅要使百姓物质上脱贫,心里也要亮堂起来,老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去年盛夏,徐冬梅每天顶着烈日走村串户后,都会定点到小赫家“打卡”。小赫登清说,“徐妈妈教会了我唐诗《咏鹅》《赠汪伦》,还给我辅导数学课。”

    2017年初冬,经狄桂兰同意,徐冬梅将孩子带到合肥,好好给他洗了个澡,又让女儿一起陪着,带他去野生动物园游玩。返回路过蚌埠时,徐冬梅带着小赫去参加了同学聚会。很多好心人士了解到徐冬梅的扶贫事迹,深受感动,纷纷为小赫捐款捐物。

    在王寨村北头,66岁的五保贫困户吴计华行动不便,靠种植红薯,一年仅有2000多元收入。与徐冬梅一同从省行政学院前来扶贫的该村第一书记徐杰说,“冬梅同志跟我商量,给老吴一家做了一户多策的扶贫方案,手把手教授发展多样化种植,教他养猪、种植凤仙花等中药材。徐杰说,吴计华一家的养殖业逐渐起色后,徐冬梅和扶贫专干以此方案在全村推广,建立起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互联网+渠道,带领贫困户脱贫。一年来,吴计华一家经危房改造搬进了新房,年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顺利脱贫。“冬梅到我家第一天,就把电话号留下了,说今后有啥困难需要解决,尽管给她打电话……”吴计华说。

    喜见成果

    王寨村貌大变样

    经过徐冬梅所在的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努力,如今的王寨村,深一脚浅一脚的主干道没了,新修成的15公里水泥路成为“大动脉”;龙钟老态的民房没了,新设的电子商务扶贫驿站成了扶贫新渠道;黑灯瞎火的夜生活没了,400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变成村民娱乐健身的舞台……

    王寨村,亮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儿变了。

    走进王寨村就业扶贫车间,墙壁上悬挂的卫生建立制度、企业精神、仓库管理等各项车间制度一应俱全。车间负责人王文忠笑着说,去年年中,他刚将创业地从阜阳搬到王寨村,徐冬梅和扶贫专干帮他亲拟制定一项项车间“制度指南”,让王文忠备受感动。他将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给该村贫困户,目前工作的17名车间员工里,贫困户有11人。

    “感谢冬梅大姐和徐队长的帮扶和引荐,他们为我们贫困户着想,实实在在地解决我们的困难。”在扶贫车间做包装工的吴怀英说,“在这里每月能休息四天,每月能拿到1500元工资,周末去镇上做家政的机会也是她引荐的,我对现在的日子特别知足。”

    伍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4月至今,徐冬梅所在单位还出资建了光伏电站、电子商务扶贫驿站、村民文化广场。安徽行政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被阜阳市颍泉区授予“先进扶贫驻村工作队”荣誉称号。

    回村带着抗癌药

    身患重病

    2017年11月5日,徐冬梅在单位体检中发现肺部肿瘤。考虑到当时扶贫工作到了关键时期,各项工作有待她和驻村扶贫干部解决,徐冬梅毅然留在了王寨村,时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12月底,王寨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第三方评估,全村178户379人当年顺利脱贫,没有一个回退。

    2018年1月1日,再次回到合肥再次检查并手术时,癌细胞已经感染部分淋巴,徐冬梅不得不在合肥一家医院接受五个月的化疗。

    在这5个月里,孤儿赫登清常把镜子里的自己想象成“徐妈妈”,朗诵着她教的诗;村北头的五保贫困户吴计华反复拨打合肥的一个电话号,打不通,再打……

    很多村民因见不到徐冬梅难掩失落,但他们认定这位来自省城的扶贫干部不会丢下他们。5月初完成最后一次化疗后,徐冬梅选择继续在一线扶贫,她软磨硬泡地恳求丈夫和女儿的支持。

    “妈妈,我理解您。我送您去王寨。”家人拗不过她,5月初,徐冬梅带着抗癌药又回到王寨村。6月,由于肺部手术后身体严重不支、药物反应等问题,学院党委在向省委组织部报告后,强行将徐冬梅从一线撤回。即使这样,住院期间,她仍然心系扶贫工作,时刻关注王寨村动态,并积极献言献策。今年,王寨村仅剩的76个贫困户116人脱贫在望。

    “扶贫是我的梦想,看到贫困村一天天变得美丽,我的心里充满快乐,我希望中国农村可以成为每个人都向往的热土。”2018年10月,带着抗癌药坚守扶贫一线的徐冬梅在全国脱贫攻坚贡献颁奖舞台上坚定地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吴洋文/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