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来文博会品尝合肥历史名点
  • 来文博会品尝合肥历史名点

    时间:2018-10-20 21:12:11  来源:  作者:

    ○竹塘挂面

    中安在线讯 据合肥晚报报道,三河的米饺、吴山的贡鹅、下塘的烧饼、庐州的烤鸭……说到合肥美食可是分分钟能说出很多来,第十二届合肥文博会来了,一大波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点又聚到了一起。这些名点,不但味道好吃,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朱元璋吃过的竹塘挂面

    肥东是农产品大县,农产品非常丰富。此次肥东县18个乡镇每个乡镇都会带去至少四五款农产品,“例如桥头集的竹塘挂面,元疃的瓜篓子、撮镇公和堂的狮子头等。”荣电集团总裁助理刘守祥介绍,市民在现场可以进行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的方式,另外很多农村创客也会带去二维码,市民现场扫码也可以购买到这些农产品。

    说到肥东的这些土特产可能很多人吃过,却不知道它们的故事。桥头集镇竹塘村是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它有着百年传承手工工艺,做挂面延续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承。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称帝的时候,征战南北,有一次路过竹塘村,肚子饿了,便来到一户百姓家中想找点吃食。朱元璋是北方人,对米饭不太感兴趣,于是,那户百姓下了一碗热腾腾的挂面,吃下后,朱元璋对挂面的口味赞不绝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一直喜欢吃挂面,并且对于征战沙场有功的将军或大臣,都会以挂面来作为赏赐。

    淘麦、晒麦、磨粉、盐水、和面、揉面、醒面、摊开、划条、盘条、上竹、拉升、上架、拉面、晾晒、切面、包装、进箱等18道工序,制作挂面不仅费力气,而且很讲究技巧。缸里的面团有60多斤,得用巧劲,保持一个姿势,揉面要连续用拳头足足揉上1个小时才行。上架一般在有太阳的时候,把用筷子支起的挂面分别挂在2米多高的架子上,一开始只有四五十厘米长,需要用手来拉长,这个力道要柔和而且带有弹性,没几年的功夫是拉不好的。

    竹塘是百年挂面村,那制作挂面的老手艺自然不能丢。2016年3月竹塘村成立合肥竹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4月竹塘村通过合肥竹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竹塘挂面商标,镇政府下一步将对竹塘挂面制作工艺申报非遗。“挂面村名气大了,挂面身份高了,经济效益好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来学这个、做这个,这样一来,我们的老手艺就不会丢掉。”

    事实上,肥东的每一款农产品看上去很简单,可背后都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来到本届文博会,不仅仅能品尝到美食,更能了解到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庐江小红头寓意鸿运当头

    说到另外一个美食云集的地方,不得不提的就是庐江了。庐江当地的小吃可谓是品种繁多,且非常受欢迎。

    小红头是庐江当地一个特色小吃,皮包馅的做法过去是要蒸煮或者油炒来吃的,看上去有点像烧麦。因其头顶上有一点红,寓意鸿运当头,所以很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过去都是当地的早餐食物,做起来挺麻烦。后来经过威尔利食品厂董事长朱根生的改良,做法上更加健康,吃起来也更便利,“现在我们都用真空包装,即开即食,非常方便,这次文博会我们也会带去这款庐江特色产品,让合肥市民更多了解我们的庐江小点心。”

    说起这个小红头,朱根生说它也是有典故的,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庐江县沙湖人吴长庆奉命出征。随从家乡厨师常为他做此点心,很受吴的赞赏。该厨师回乡后,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做这种点心,深受食者欢迎,遂驰名于世。小红头制作十分考究,选料精细。其特点: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且携带方便。食用时:蒸、炸、炒均可。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贡奉宫廷。

    威尔利改良的这款小红头在2017年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获得金奖。

    威尔利的另外一款当家花旦也非常受欢迎,就是红菱饼。据说这个红菱饼是当年乾隆下江南时赏赐给当地县令的。县令命人用红丝绸将其包裹,不舍得吃还让下人研制其做法,最终做成了现在的红菱饼。这款小点心也非常受当地人的喜爱。

    另外,此次文博会上,他们还带去了很多改进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点心,“适应现代人口味且健康的食品,例如海藻糖绿豆糕、包浆曲奇、妙脆饼等等,我相信这些产品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朱根生说,此次在文博会上他们也会现场销售,价格相当于市场价格的八折来销售给市民。

    (合肥晚报ZAKER合肥记者韩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