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观点|打造山水城市 重庆有哪些样本可借鉴?
  • 观点|打造山水城市 重庆有哪些样本可借鉴?

    时间:2019-10-19 18:37:50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

    “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分论坛“滨水建筑与文化”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佘振芳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8日15时50分讯(首席记者 佘振芳)如何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市民幸福感?在近日举行的“山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分论坛“滨水建筑与文化”中,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为重庆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

    建言:把江和水还给市民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桦称,重庆是自己的半个故乡,在重庆讨论山水,一定是充满烟火气的山水,这点从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重庆旅游火爆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如果山水是一个桃花源的话,城市就是一个物质空间,桃花源和物质空间的统一和结合,就是今天我们理想的山水城市。”在汤桦看来,重庆“两江四岸”的重大课题可能就是怎么把江和水、把江环绕的城市以及江和水的关系重新建立,还给市民,真正让江的开放空间变成一座公共空间,而不只是用来看的一个空间。

    重庆市设计院院长徐千里指出,对于重庆来讲,可达性、融通性、便捷性和多样性很重要。“对城市认知的基础,我们的理念是还江于民、还岸于民。具体的做法就是要激发城市山水立体城市的空间格局,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人文、活力、智慧的复合性滨水空间。” 他表示,要通过江岸的修复、提升、贯通,传承和培育,培育一种城市气质,比如渝中半岛、九龙半岛、钓鱼嘴半岛,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定位。

    “不管是嘉陵江还是长江,它都是公共品。”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杨宇振表示,做一个理想模型要遵循许多原则,包括:高度沿着等高线的递增,使得江景作为一种公共利益,被尽可能多的人群分享;按垂直等高线划分,为建筑量沿着等高线递增创造条件,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形态;结合更广泛的场地的因素,在开发地块间开出视觉/步行走廊;开放空间要尽可能结合等高线,创造具有山地特色的公共景观;谨慎选择滨江地块中视觉制高点的空间分布,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形态等。

    案例:重庆有哪些样本可借鉴?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褚东竹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重庆渝中半岛对比进行了研究。“渝中半岛的主体部分大约10平方公里,伊斯坦布尔也是10平方公里,形式上像是孪生兄弟。”褚东竹说,伊斯坦布尔一直保持着半岛的自然和水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罗马帝国时期,大量引入咖啡馆,形成了城市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把人和城市融在一起,非常亲切。

    》》韩国丽水熊川

    韩国DMP综合建筑事务所社长金泳峻以韩国丽水熊川的案例来阐明了其对山水城市建设的理解。“在细节方面,我们很关注停车场的位置,以及步行动线与车辆交叉的问题。”金泳峻表示,此外还应该提供可以让市民更自由、更有创意性的空间,同时形成顺畅的步行体系,努力在尽可能多的地方,让人们都可以眺望到大海。

    》》四川成都

    “广义的山水城市,应该是全域生态的整体调和的城市格局。”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纯谈到了“公园城市”这一全新发展理念,“关注城市的人本,本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天湖城,这么一个生命共同体,最后形成人城,高度统一,这是公园城市要追求的一种城市发展的模式。”李纯表示,在公园城市视野下,成都的城市发展方式将产生重大的变革,从公园与城市的二元对立,转变为强调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发展,从城市中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

    》》武汉长江沿岸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认为重庆和武汉同是作为滨江城市,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整个尺度视野又有些不一样。武汉是大江大湖大武汉,重庆是大江大山大重庆。而重庆正好处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拥有“两江四岸”的地形特点。他以武汉长江沿岸为例。武汉长江沿岸区域长度很长,却被大量的码头割裂开来,真正提供给市民的公共开放区域非常有限。

    对此,桂学文认为,重庆应尽量增加可供市民和游客活动的配套的功能设施,并建立符合交通体系,一定要做到人车流分流。城市的规划应当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让山和水都出现了变化。

    》》上海黄浦江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章明介绍了上海黄浦江岸的经验。黄埔江两岸有很多地区,像黄埔区、外滩等开放很早,杨浦、徐汇曾经都是高墙林立,老百姓临江不见江,是一些封闭岸线。2010年上海举行世博会,最大的遗产就是把黄埔江两岸大量的空间释放出来,让整个世博会场景融入到整个上海城市中心去,这是巨大的遗产。“开放、美丽、人文、绿色、活力、舒适”是当时对黄埔江两岸开放所提出的理念,“还江于民、通畅可达”则是基本的需求。打造宜人的岸线,让老百姓真正在里面活动,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承载,最后达到“舒适滨江”的人本关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