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 探索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访南川区委书记丁中平
  • 探索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访南川区委书记丁中平

    时间:2019-05-21 19:55:51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

    南川区庆元镇福寿村小的学生们在教室上课。(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4月25日,南川区峰岩乡正阳村的家庭医生李建梅上门为签约村民提供健康卫生服务。

    5月10日,峰岩乡正阳村的9户贫困户现场抽签分房。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 甘昊旻 摄

    开栏语

    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如何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和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不断开创重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如何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重庆日报今起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访谈”专栏,专访全市各区县党委主要负责人和部分市级经济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邀请他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谈思路、谈举措、谈落实,推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更好地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期间,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作为市级贫困区县的南川,如何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如何攻克“两不愁三保障”的薄弱环节?5月20日,南川区委书记丁中平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的专访。

    重庆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南川区尽管已经脱贫摘帽,但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任务依然不轻。请问你们当前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丁中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后,我们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目标标准和高质量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逐村逐户逐项摸排,进一步摸清底数,查明问题,对当前的脱贫攻坚形势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和更加清醒的判断。

    一是脱贫任务仍然不轻。全区还有972户2776人未脱贫,剩下的都是坚中之坚。二是“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还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在“两不愁”方面,有555户、1619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3500元;在“三保障”方面,有18人的义务教育没有得到保障,412户、1162人还住在C、D级危房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两不愁”问题说穿了就是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扶贫产业带动、配股到户共享、三产融合拓展等3条途径,有效强化贫困户与扶贫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贫困户增收有保障、吃穿不用愁。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今年,峰岩乡的峰胜、正阳两个贫困村,采取“经营主体+农户”的形式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产业收益按照经营主体60%、农户3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分配,既为贫困户带来利润分红、务工收益,有效解决稳定增收问题,又为贫困村带来集体经济收入,有效解决了“空壳村”问题。

    “三保障”是“两不愁”的进一步深化,要满足群众除温饱外的部分发展需求。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我们将对18名贫困户家庭适龄学生实施“一人一案”;在医疗保障方面,我们自主研发建设了“南川区健康扶贫兜底结算平台”,将政府兜底结算部分纳入“一站式”结算系统,让贫困患者少走路、少花钱;在住房保障方面,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修缮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全力攻坚412户建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此外,在饮水安全方面,开展全区农村饮水现状调研摸底,对贫困户逐户调查核实饮水安全信息,逐户建立台账,因户施策实施改造。

    重庆日报: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需要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这方面南川是如何考虑的?

    丁中平:我们将积极探索实施三个“五年计划”,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五年稳收计划”。从贫困村脱贫次年起,对在脱贫村实施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农业企业、电商企业等连续5年进行贷款贴息;从脱贫次年起,连续5年送种苗、送技术、送信息、送销路,免费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和科技信息;大力支持脱贫户创业就业,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对创业涉及的行政事业收费,连续5年按相关政策减收、缓收、免收,促进稳定增收。

    二是“五年救助计划”。采取“普惠+特惠”“常态帮扶+临时救助”措施,对建卡贫困户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等。在对贫困户实施教育普惠政策的基础上,由扶贫社会捐赠资金对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的脱贫家庭学生给予100―400元的补助。落实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区级财政补贴其参加医疗救助保险,对贫困户生病住院按规定报销后的自付费用给予10%―70%的保险救助。

    三是“五年帮扶计划”。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建立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贫困村退出后5年,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不撤,党员干部包户帮扶不脱钩,持续整合政策和资金,推进项目建设,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重庆日报:请问南川准备如何持续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紧密结合起来,破除“等靠要”思想,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丁中平:我们将开展“六项行动”,坚持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大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思想教育行动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农村“一站一室一广场”“村村响”工程,宣传公示栏等设施资源,为贫困群众“精神脱贫”搭建平台;文化惠民行动将加强科技、文化、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典型示范行动将以“身边的脱贫故事”为主题,组织身边的脱贫典型、致富带头人、帮扶干部等先进典型巡回宣讲,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教育脱贫攻坚行动将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实现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确保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实行3年中职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帮助贫困农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政策激励行动将开展“脱贫光荣”等创建活动,对不等不靠,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稳定脱贫的脱贫户给予一定奖励,并建立“先干先得、多干多得、不干不得”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群众积极投身生产发展中来。

    南川正阳村

    9户贫困户将圆安居梦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这几天,不管是下地干活还是外出买东西,南川区峰岩乡正阳村二社贫困户李云建总会绕道至一社,看看自己的新房建得如何了?上周五新房抽签后,李云建更是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他越看越欢喜,恨不得马上就能搬进去。

    在正阳村,今年62岁都还没讨到媳妇的李云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一座土墙结构的老房子恁是住了40多年。村里人听他说盖新房子,耳朵都听起了茧。但每次他都因为差钱而作罢,这一次大家看着李云建喜上眉梢,感觉是真的了。

    今年以来,正阳村紧紧咬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补齐住房安全短板。同时,结合村内实际情况,按照D级危房改造政策,逐户走访调查,对全村16户危旧房实施改建及维修,其中对自身无能力建房的9户贫困户由村组织集中代建,李云建就是9户人之一。

    “要是靠我自己,要等到猴年马月去,这是托了政策的福。”李云建说。

    李云建享受的是D级危房改造政策,每户贫困户建房面积不能超过80平方米,获得的补助为3.5万元。但要是按照常规的分散建房办法,一套房子仍然需要约6万元,到时李云建拿着补助款依然住不了新房。

    怎么办呢?

    正阳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让与李云建情况类似的、自身无力建房的8户贫困户,采取联合建房的方式:9户人合围成一个四合院,共享院坝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

    考虑到9户人里有7户为五保户,另有两户为低保户,每一户的人口都不多,建太大的房子既无必要,也给他们带来负担,于是镇村干部经过仔细研究,将户型确定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每户面积约44平方米。这样一来,按照每平方米800元的建筑成本计算,9户人都不用自己掏钱,便能住上新房。

    “我们还要给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装修,比如铺上地砖,天花板和墙面刷白等,再赠送几样家具,为群众减轻负担。”正阳村第一书记沈仕勇说。

    新房让李云建很满意。“老房子大是大,但到处漏风漏雨,外头下大雨,家里也下小雨。床罩顶上胶纸里的漏水要是兜满了,就会‘哗’一下倒下来,铺盖枕头都会打湿。”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新房虽然小一点,但论质量可好多了,以后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李云建打算下个月就搬进去,“现在政策好,让我这样的五保户也能住上新房,今后要把身体养好点,再发展点生产,多享几年清福!”

    记者手记》》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需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颜安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概念,既包括了生存的需要,又包括了部分发展的需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比较起来,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两不愁”相对容易,而“三保障”难度较大。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两不愁”已基本解决,“三保障”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攻克。例如,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问题,依然存在因病返贫的问题和风险,还有一部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有些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没解决。

    要攻克这些薄弱环节,就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一是严把“标准关”,坚持脱贫标准,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

    二是严把“退出关”,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对于脱贫攻坚期内已脱贫的贫困户,相关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三是严把“措施关”,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同时,切实抓好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尽力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此外,大力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群众给予及时有效救助。

    攻克了这些薄弱环节,真正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才能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