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天津“夜生活”开始升温
  • 天津“夜生活”开始升温

    时间:2019-05-21 19:56:07  来源:北方网  作者:晚报伊健

    “夜生活”促进了“夜经济”。

    市民在五大道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游玩。

    天津北方网讯:夜生活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性格,更指向现代城市越来越无法忽视的“夜经济”……

    5月18日,周六的夜晚。和平区五大道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红桥区运河新天地夜市正式开街。

    傍晚7时许,记者步行来到马场道,已经看到熙熙攘攘的客流。走进河北路,已是人头攒动,越是接近民园广场,游客就越多。初夏的夜晚,伴着习习微风,逛夜市去!

    “夜生活”促进“夜经济”,“夜经济”作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催生出了各种夜间经济活动。夜生活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性格,更指向现代城市越来越无法忽视的“夜经济”。透过客流,我们看到市民对于夜生活的强烈需求,也看到了市民对于本市大力发展“夜经济”的强劲支持。

    北方的夜生活需要梳理

    人们对于“夜生活”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以前似乎在天津很难感受到夜生活的存在,特别是与南方一些城市对比后,这种落差让人感觉更加明显。

    王嘉鹏曾在长沙读大学,毕业后回到天津。仅就“夜生活”这一项,南方城市给他留下的印象深刻,显然比天津丰富而多元。小王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时,我经常和同学一起结伴去夜市,那里的夜市越晚越热闹,整座城市的人都好像不睡觉似的。而回到天津后,经常感觉不知道晚间该去哪里玩儿,除了酒吧、KTV亮着灯,其他的地方很早就打烊了。”小王对记者讲,去年入冬时,他和女朋友约会去小白楼看电影,赶在电影放映前想去商场逛一逛,但商场大门竟然上锁了,一看表才20时。“夜生活刚刚开始,而这里的商场却已经打烊了。”小王对商场的这类“操作”很不理解。

    王嘉鹏的直观感受也能从一组组数字中得到印证。数据显示,上海市的夜间商业销售额占全天总销售额的62%,重庆市三分之二以上的餐饮营业收入发生在夜间,而广州市的服务业产值中的55%来自夜间消费的贡献。首份《中国城市夜生活报告》中显示:上海夜间“行走捐”居全国第一,杭州夜间买酒的人最多,成都夜间买健胃消食片的人超过其他城市。这份报告同时指出:北京人用于晚餐和宵夜的时间最短、结束也最早,夜间11时后餐饮业的曲线呈直线下降的态势,深夜的北京俨然是一位按部就班、辛劳顾家的中年人形象。如此一看,京津两地是何等相似。

    为什么每当提起夜生活,南方的城市便更胜一筹?这其中无法回避气候因素的影响。“北方城市的冬天,夜晚又冷又长。春秋时节虽然气温适宜,但风沙却不小;到了冬天,通常情况下大家一回到家就不想再出门了。”一位市民的感受,很大程度代表了天津人的生活特点。相比之下,南方人一年里适合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要更长。

    除气候因素外,夜生活的习惯尚未梳理有序也是原因之一。记者以河东区十一经路周边的服务业为样本进行调查,发现一家餐饮小店在晚上9时就准备打烊下班了。身处闹市区,本来应延长营业时间,为何关门这么早?“平常晚上8时之后店里的客人就少了,周五、周六稍微能延长一点。没有了客人,留下厨师和服务员就在这里耗着,耗着就得支付加班费,再加上水、电、煤气等各种费用,实在是耗不起啊!”餐厅老板辛先生告诉记者,“夜间运营模式跟大家的作息不一致,我们店更专注于白天的生意,因此让员工正常下班,以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不仅这一家店,周边无论规模经营的餐厅,还是街头其他业态的小店,到了晚上10时之后几乎都打烊了。记者透过玻璃橱窗观察到,餐厅里零零散散还有两三桌客人,而此时踏进店里的客人通常会得到“餐厅打烊了”的答复,而不得不离开。而在街角的一隅,越夜越热闹,各式餐饮小推车纷纷上街摆卖,街边也坐满了食客,烤串、啤酒、炒饭……顾客们在深夜时分,依旧生活得津津有味。

    店家抱怨到了夜晚客人稀少,因此提早关门;客人却在深夜聚集在路边摊儿上消费,很少有餐厅在经营。到底是客人少导致商家打烊,还是商家打烊阻止了客人进店消费?这其中的因果关系需要细细梳理。

    合体经营多元联动是趋势

    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相关数据表明,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夜晚的休闲活动、文化娱乐、交际应酬、缓解压力,成为现代城市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人们所需要的夜生活,有别于白天忙碌而嘈杂的工作状态,是要真正放松下来,缓解压力和疲劳。

    天津人的夜生活究竟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记者询问过很多人,每个人的需求都有所差异,但总结起来大致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在五大道街区欣赏精彩的表演;可以走进天津大剧院、津湾大剧院、音乐厅聆听音乐家和大师们美妙的音乐会和歌剧;走进家门口的电影院看一场花费并不高的大片;找一家温馨而浪漫的咖啡馆会友聊天;进一家街头餐厅,品尝着啤酒谈天说地;还可以沿着海河岸边边走边逛,或是到热闹非凡的酒吧里释放自己的工作压抑……无论春夏秋冬,总会在天津找到一种自在的方式,享受这里的夜生活。

    仔细观察,天津人的夜生活始于餐饮和购物,但近年来越来越增添了更浓厚的文艺气息。这样的夜生活,城市的硬件是具备的,而且在意风区等街区也已经实现了,但为什么天津夜生活的氛围依然让人感觉不够充分?主要还是没有多点开花,各方面的力量没有拧成一股绳。

    记者在红桥区运河新天地走访时,一位市民对记者讲:“我们也知道意风区那边夜生活比较丰富,只有外地的朋友来访时才会去那边看看,而不会自己主动前往,更多时间还是‘宅’在家里。”如今,夜市正在天津多点开花,开到了家门口,出门就能逛夜市,这对于周边区域的市民及夜市里的商家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而在河西区小白楼的一家门店,入夜后小店依旧在经营,店主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从5月1日后,闭店时间延长到了凌晨1时左右。刘先生之所以要延长营业时间,主要是和周边的环境相匹配。“一边是生意兴隆的海鲜馆,每天都有大批客人排队等候,一边是国贸中心里深夜下班的白领,再加上周边有一些酒店,因此我们的生意有必要延长。”他说。从一家小店店主的体验来看,发展夜经济,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形成合体经营。

    合体经营的益处在五大道的民园广场也得到了体现,记者看到,这里的商业业态的确在不断丰富,在现有酒吧、西餐厅的基础上,文化、创意、零售业态的占比在不断提升。一些文创产品的销售,的确吸引了顾客的光顾,30元一份的布艺产品,顾客一下子就买了三份。在与摊贩的聊天中可以听到,过去他们的文创产品“深藏闺中人未识”,现在趁着夜市的良机集中展示出来,的确能吸引很多顾客的青睐,这无疑增强了业者的自信心。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营造夜间消费氛围,培育引导市民的夜间消费习惯,市商务委日前还出台了有关文件,意在引导本市商业零售和餐饮企业开展延时经营,全方位拉动旅游、娱乐、文化、住宿、交通等产业联动发展,这是抓住了“夜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夜生活就要“接地气”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为了建设好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晚8时至12时放宽相关摆卖管制,在符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市政环卫等相关规定,不扰民、不影响交通秩序等前提下,对部分路段的夜间经济街区配套进行规范充实。这一条政策的出台,也引来各方的广泛热议,市民们纷纷点赞——“接地气”。

    高端夜经济消费要规划引导,低端的也需要扶持。这些举措对于商摊来说算是久旱逢甘雨。记者也留意到,随着天气开始转暖,到了夜晚,街边的确是热闹了许多。

    摊主小魏正在翻炒着锅里的米饭,妻子则在一旁帮忙打理着,顾客点过餐食后主动拿出手机扫码付账,妻子还在一旁叮嘱这份炒饭该如何“定制”。小魏跟记者说:“我白天还要打工,因此收摊比较早,炒完这两份就收工了。”夫妻俩忙碌了一晚,进账350多元,心满意足地收拾摊位回家。

    另一边,街头歌手线上线下两边忙。站在广场中央,四周围满了观众,街头演唱会开始了,而且做到不扰民。歌手前方摆放着手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线上直播。一曲唱罢,观众鼓掌,网友点赞。各式各样的夜生活正在渐渐推开。

    因为夜生活的发展,市民们渐渐愿意走出家门,也因为“接地气”的各种举措实施,津城的夜晚更具活力。如果说白天的时间大家都在为生活而打拼,那么夜晚的时间,则是为自己而活。抛开工作的纷扰,在休闲时间如何安排自己的晚间时光?事实证明:能过好夜晚的人,生活得都不会太差。

    “夜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释放城市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新兴消费形式、提升消费品质,完善城市产业结构,丰富市场供给,打造城市特色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消费。“夜经济”的发展,也必将成为城市之间相互竞争的新热点。(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