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 评论:“文物戏精”让文化贴近受众
  • 评论:“文物戏精”让文化贴近受众

    时间:2018-05-19 15:15:48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李明

      天津北方网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一个以“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为题的短视频在网上获得无数点赞。视频中,博物馆奇妙夜精彩上演,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纷纷“复活”,从青铜器、兵马俑到唐三彩仕女、东汉说唱俑,都进入狂欢状态。

      这并不是什么噱头,而是运用科技手段让博物馆的展品生动起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正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受益于免费参观政策的推行,我国博物馆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4873家,年参观者约9亿人次。不过,博物馆参观依然存在着看不到、看不懂等问题。

      所谓看不到,既包括博物馆远在外地,无法到场参观的情况,也包括虽然到了现场,但只能匆匆一瞥的情况。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铜车马,由于参观者太多,想仔细看一会,门儿都没有。

      所谓看不懂,则是普遍情况。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展出那些具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性物品的地方。所以,只有具有相应的科学、历史或者艺术知识的参观者才能看得明白看得懂。对于那些希望借助参观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就得有内行加以讲解。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采用了语音导览器,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对于拿着手机的参观者来说,语音导览器多少有些累赘。而且,语音导览器不直观。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讲打破这个局面。利用AR技术就能让参观者用手机看到清晰的铜车马的解构画面,了解每一个部件及其功能介绍。视频自拍时,选择一款贴纸,即可将人像和博物馆背景融合在一起。参观者用前所未有又充满乐趣的方式参观展览、感受文物、获取知识。这种方式反过来会吸引以前对博物馆无感的人,比如活泼好动的孩子,走进博物馆大门。

      曾几何时,博物馆是个非常高大上的地方。人们是否愿意来,是否看得懂,参观体验如何,都不在博物馆考虑范围之内。这次新技术与博物馆携手,展示科技的力量倒在其次,这些技术早在别的领域运用了,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博物馆愿意为走近参观者服务参观者进行大胆尝试。毕竟博物馆是传播文化的地方,选择效果好、人们接受度高的方式,在文化与受众间架起桥梁,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