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上海一高校师生靠垃圾分类一年“挣”82万元
  • 上海一高校师生靠垃圾分类一年“挣”82万元

    时间:2021-10-08 17:13:19  来源:东方网  作者: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0月8日报道:有一个“爱分类爱回收”垃圾分类项目在同济大学广泛推开,33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同济师生可以把适宜循环利用的废弃物用来兑换积分,也可以把废电池、过期药物等有害垃圾投入回收机。全校每年回收量超过820吨,师生每年通过积分到账,微信提现的方式结算金额达82万余元。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校秉承根植上音,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性,调动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垃圾分类一道来》就是师生合作产物,这首歌多次走出校门,在街道、社区、公园、医院等平台演出,获得上海市民的一致认可。

    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最新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全市综合平均分90分以上的高校达到100%,与2019年相比,相关评分有大幅上升。2019年以来,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规范、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开展督导测评等工作,上海市高校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垃圾分类实效和学生分类意识双双提升。

    今年秋季学期,“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整合了本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效数据,实时反映各高校每月的垃圾分类第三方测评情况,每季度、每半年的综合测评成绩,高校四类垃圾产生量数据,各高校的基础情况和宣传教育、风采展示等内容,为垃圾分类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也为各高校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服务。

    “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监管平台”的数据直接对接“上海市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线上测评系统”,真正做到数据真实可靠,及时有效。通过监管平台,网格化管理制度得以真正落实,每月“一校一策”地为各个学校开具垃圾分类工作诊断书变得切实可行。

    为提升垃圾分类的智能化水平,在暑假期间超半数的高校也对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增加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科技含量。其中,复旦大学添置了智能垃圾箱、次氯酸消毒除臭设备;上海交通大学新建四分类垃圾箱房;同济大学建造了新的垃圾分类一体式压缩站;华东政法大学安装湿垃圾减量处理装置、垃圾压缩机、雨污水分流等设施。

    今年9月,为做好高校新生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巩固老生源头分类意识和习惯,市教委联合市绿化市容局,依托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向高校提供“垃圾分类青年讲师进校园”服务。通过绿化市容系统、学校垃圾分类推进办、生态文明志愿总队的青年志愿者到学校和新生面对面的讲解、交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在第一时间知晓上海垃圾分类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

    上海各高校也都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个关键点,通过新生入学第一课专题教育、发放垃圾分类地图和宣传册、开展垃圾分类测试等各种举措让新生们重点了解本校垃圾分类具体要求,包括垃圾筒点位设置、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校内垃圾分类公共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等,做到新学期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不间断、不松懈、不混乱。

    据统计,目前本市高校均已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和常规宣传教育体系,全市高校均成立了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分支机构。后勤、学工、团委、组织人事、工会等部门针对学生和教职工特点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垃圾分类育人长效机制已基本建成。

    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市教委围绕如何处理好攻坚战与持久战、管理与服务、约束性与创新性的三方面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找准解决难点的突破口。

    各高校根据修订后的规范,新学期开始调整完善本校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在学生生活园区广泛实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很多高校也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对学生垃圾分类的知、信、行等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相关数据形成论文《上海某大学学生生活垃圾分类知信行现状调查》被《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录用。上海外国语大学立足本校进行《学校开展定时定点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的课题研究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