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新书首发分享会在上图举行
  • 《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新书首发分享会在上图举行

    时间:2021-04-16 06:33:26  来源:上观  作者:

    “你们为什么来参加这场活动?”前天下午,在上海图书馆报告厅,《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新书首发分享会现场,主持人秦畅抛出这个问题。

    “来学习知识。”一位在走道上席地而坐的读者抢答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付出。”“来致谢的!感谢老一辈科学家为国防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中,后排冒出一个声音:“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还没解决?”

    听到这个回答,台上嘉宾——高级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点了点头。他身后的屏幕,写着这场活动的主题“新时代下的‘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是什么?钱永刚说,相比流传很广的那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更准确的表达是,“为什么国内的大学老是冒不出有独特创新的杰出人才?”

    创新人才一直是钱学森关注的重点。上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写信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特别提出:“能否加入要培养并选拔能领导科技攻坚的科技帅才这个意思?帅才的确是我们的急需。”什么是科技帅才?科技帅才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钱学森曾总结:“科技帅才不但要是一方面的专家,而且要能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貌,并且能够联系到经济、政治和社会来考虑问题。”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钱学森说——一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里,读者可以读到更多钱学森关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思考。“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保证。不要忘记:在田赛场上是快者夺标;打仗,是强者取胜;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靠教育达标。”“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也是人才的宝库。”“现在的教育限制太死,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人才问题很重要。现在搞科技的无非是三代人,一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一级的,再有很重要的是三四十岁的人,还有正在学习的二十岁左右的。我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于钱学森的作品很多,如何寻找新的角度?”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介绍,《钱学森说》是一本语录体著作,从“回归祖国”“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认识”“实事求是”“科学研究及其方法论”“学术民主和集体思维的创造力”“中国的长远发展战略”“教育和人才培养”“知识分子的出路及其‘最高奖赏’‘最高光荣’”10个角度,选编了钱学森的相关谈话、语录,并辅以导读,希望给予今天的读者更多启发。“钱学森的天才和他的学问成就或许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学习方法、爱国情怀、对祖国的报效之情,是我们能够学习的。”

    “很多人问过我,心目中的父亲是怎么样的?”钱永刚说,在他心目中,钱学森既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又是非常合格的父亲,“说不合格,是他给我的教诲太少了,从小学到初高中几乎没管过我。尤其是上中学时,我的物理学得不好。别人说,你爸爸可是大科学家。我有时想跟父亲说,如果您老人家向我多播撒一点爱心,或许现在的我会更有出息一点。另一方面,父亲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成大器、有作为、给国家作出贡献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舍。中国航天事业初创时,大多数科研工作者连导弹、火箭长什么样都没见过,我父亲舍弃对子女的教育,把全部精力投入这份事业,只有舍,才能保证得。”

    钱学森说过,“我是中国人,我到美国来是学习科学技术的。我的祖国需要我,因此,我总有一天要回到中国去的。我从来也没有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在《钱学森说》的最后一页,编选者选择了这样一句话——“我常说:作为一个中国的科技人员,党和人民肯定他的辛勤劳动,就是最高的光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