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全球城市碳中和路径对上海有什么启示
  • 全球城市碳中和路径对上海有什么启示

    时间:2021-03-03 06:25:42  来源:文汇  作者:

    ◆对标纽约、伦敦、东京,上海市应把建筑能效标识作为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抓住能效标识,就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让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楼宇有序进入碳中和轨道。

    ◆在碳中和背景下,建筑能耗的可视化要向智能化升级,让大数据发挥更多智能化的作用。利用智能大数据,有利于对整个城市建筑能耗进行专项控制和优化。

    ◆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手段。

    习近平主席去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刚刚公布的《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上海市将确保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相应的,碳中和的时间也将有所提前。对标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全球城市的碳中和路径,重点落在建筑领域,因为这些城市约有70%左右的碳排放都来自于建筑,城市尺度的建筑节能减碳成为这些城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研究发现,这些城市普遍拥有完善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智能大数据系统和良好的节能减碳商业模型,从而有效推动了城市建筑的碳中和产业化,值得我们借鉴。

    建筑能效标识是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普遍张贴了能效标识,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清晰认识到电器是否节能。我们的房子,每年要消耗大量能源,为何没有建筑能效标识呢?在欧洲,没有能效标识的房屋是不能交易的。因此,欧洲的房屋在租售时,每套房屋的信息表上都列明该套房屋的能效标识,和我国家用电器上的能效标识类似。

    东京自2005年起,新建住宅必须提供能效标识,而且在销售或出租的广告上必须提供能效信息;2010年后,建筑能效标识的强制要求更是拓展到非住宅新建建筑领域。纽约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自2020年10月开始规模化实施。纽约市政府规定,凡是建筑面积大于2.5万英尺(2322平方米)的单体建筑业主,和总建筑面积大于10万英尺(9290平方米)的综合建筑业主,必须要在2020年10月30日前,将能效标识张贴于建筑公共入口的显著位置。每年5月1日前,需要使用美国环保局的在线基准工具“能源之星”,提交建筑的年度能耗和水耗数据,能源之星测评系统将把所测量建筑的能源性能与类似气候区域下的类似建筑进行对比,最终得出建筑能效的评分和等级。纽约市建筑管理部门每年10月1日公布更新的建筑能效标识,业主要在30天内打印下来,并在10月30日前更新张贴。

    我国也很早就基本建立了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不同气候区域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都有相应的能效测评技术标准。比如在2011年,当时的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就批准了上海建科院和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编制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通过检测和评估建筑“基础项、规定项与选择项”的建筑物用能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采用专业的建筑能耗计算分析软件,得出测评建筑的能耗水平,并通过能效标识进行明示,因此,能效标识的测评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在碳中和背景下,对标纽约、伦敦、东京,上海市应把建筑能效标识作为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每幢建筑每年定期更新能效标识,并且张贴于建筑物业入口显著位置,不仅令建筑业主在能耗方面知己知彼,产生碳中和的“末位淘汰”紧迫感,也让优秀的节能服务机构可以有的放矢,精准入市。抓住能效标识,就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让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楼宇有序进入碳中和轨道。

    智能大数据是建筑碳中和的“硬核”

    建筑节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建立城市能耗监测系统是各大城市落实这一战略的普遍做法。上海很早就建立了全市建筑分项计量能耗监测系统。按照“全市统一、分级管理、互联互通”的思路,对单体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及联网,实现了全市用能数据的互联接入,监测到每一幢楼每天用多少度电,基本实现了建筑能耗的可视化。

    在碳中和背景下,可视化要向智能化升级,让大数据发挥更多智能化的作用。为此,一是监测的范围要扩大,扩大到建筑内部所有一次能源,包括电、水、气、油和可再生能源。二是监测的深度要增加,不仅是把一次能源的表具接进来,而且要引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把所有用能设备的运行特征通过各类传感器链接起来,实时在线的大数据透过智能网关存储到云端。

    利用智能大数据,有利于对整个城市建筑能耗进行专项控制和优化。纽约市的建筑节能规划管理更注重智能大数据的分析和公示,通过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管和约束。伦敦市基于大数据,每年出版一份城市尺度建筑能耗表现报告,记录当年建筑节能方面的成果。东京的“智慧能源节约”战略,通过能耗监测设备向公众直观显示,提高公众对建筑能耗的认知,同时,通过大数据,确定城市用电能耗需求的峰值,制定不同时段不同的节能政策措施。

    升级后的监测系统,对于每一幢楼宇的节能工作,意义更大。监测系统在楼宇内部,事实上是建立了一个“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建筑用能大脑”,由基础设施层、智能算法层和技术应用层三个层次构成。基础设施层为大数据和物联网,以建筑能效设计参数、建筑运行能耗数据和建筑设备物联网为基础,解决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标准化;智能算法层通过深度学习,对能效智能算法进行优化;技术应用层主要是管理应用模块,主要包括能耗预测、能效评估、安全运营、物业管理以及优化建议等应用功能。

    在上述智能大数据基础上,提供以人工智能算法为主的建筑用能解决方案,并通过平台赋能输出,为用能单位提供用能管理建议,为设计院提供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参考,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城市总体的精准能耗趋势预测,同时也为出台相关标准和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这就是建筑碳中和的“硬核”,是城市建筑实现碳中和的灯塔。

    合同能源管理是碳中和核心商业模型

    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6到10年的长期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手段。站在业主的角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非常友好,只要把门打开,节能服务公司就能够携带资金助其实现节能减排,省下来的能耗费用,还可以和节能服务公司分享。合同能源管理模型隐含的假设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具有专业的节能技术和超强的融资能力。

    1997年世界银行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型介绍到中国,在发改委的试点推动下,经过十几年的艰难探索,直到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针对合同能源管理行业面对的诸多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金融、税收、财务相关政策措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型获得了较大发展,但融资难依然是节能服务行业的主要痛点。

    在碳中和背景下,通过张贴能效标识,安装AIOT碳中和管理系统,大多数建筑楼宇都将进入碳中和改造时代,改造资金需求将扩大至数十万亿元级别。如此体量的资金需求,继续压在中小微节能服务公司身上,显然不再合适了。

    其实,合同能源管理模型,除了分享型外,还有保证型。在保证型模型下,强调的是技术,是解决方案。由节能服务公司向业主保证节能效果,保证业主可以用节能改造节省下来的费用覆盖长期节能贷款的本息,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补差赔偿。业主申请的长期贷款,属于绿色金融目录,还可以获得最优的绿色贷款利率。此外,保证型模型还应把建筑碳排放交易服务纳入其中,在设定的碳排放量基准线下,改造后,向管理部门提供准确计算的碳排放量,二者之差就是改造所获得的可以交易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增加业主的改造收入。

    有技术保障,有可度量的节能量,用节省的能源费和可交易的碳减排收入偿还绿色贷款,催生庞大的建筑节能减碳产业,让每一个业主都积极行动起来,大都市的碳中和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

    相关链接◆◆◆

    碳中和愿景: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等于植树或新技术(例如碳捕获和储存即CCS)减少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二氧化碳源的人为排放与移除之间的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巴黎协定》设定目标,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全球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也将改变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和企业发展业态。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指出,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未来我国需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的绿色投资数额也是空前的。这将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促进实体经济的低碳转型,带动绿色产业强劲增长,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意味着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走上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将引领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复苏,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