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元宵佳节“海派年味”再飘浓香 沪上笑星半壁江山齐聚闹元宵
  • 元宵佳节“海派年味”再飘浓香 沪上笑星半壁江山齐聚闹元宵

    时间:2021-02-21 03:10:28  来源:周到  作者:

    俗话说,过了“十五”才算年。喜庆的春节意犹未尽,热闹的元宵接踵而来。元宵节作为中国春年节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势必要热热闹闹欢庆一番。

    为了给上海本地和就地过年的朋友们献上牛年春节最后一道最具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海派年味”大餐,沪上笑星半壁江山将齐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元宵佳节之际,东艺和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精心策划了一台欢乐元宵曲艺晚会,陪伴沪上观众一起欢欢喜喜闹元宵!

    上海滑稽戏演员初心依旧

    近日,有许多网友纷纷抒发对没有在各大春节联欢节目中欣赏到上海海派文化剧种的遗憾。无论是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独脚戏、滑稽戏,都没有在今年东方卫视的春晚里出现。小时候上海过年,打开电视电台都是上海话和江浙方言唱滑稽,现在却几乎无法看到听到。上海的滑稽戏去哪儿了?

    滑稽戏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承载,几十年来留给上海人太多美好记忆,让人在戏谑打闹中捧腹大笑。但这几年银屏前的滑稽戏甚少露面,与电视节目中的喜剧、综艺风风火火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人们在线上看脱口秀、听相声,却很少有人还能想得起去看看滑稽戏演员们“出噱头”。再加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听不懂上海话,滑稽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演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观众的需求日趋多元让滑稽戏的市场越来越小。有舆论称,如今最常见到滑稽戏演员们的地方倒是在市百一店和光大会展。伴随我们长大的滑稽戏真的看不到了吗?

    事实上近年来,滑稽戏演员们依旧不断在舞台上给观众带来笑声,在历年东方名家名剧月的舞台上,从经典滑稽戏剧目《七十二家房客》《皇帝勿急急太监》到《上海的声音》《老树新花传统滑稽戏节目荟萃》等等,每每都是票房火爆。如今,滑稽戏的亮相尽管不那么多,但每次登台必然十分亮眼。这些都离不开上海滑稽戏人的坚守初心,不停创作并为上海观众带来更有新意的滑稽戏作品,他们在舞台上的丰富精彩也应该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支持。

    正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脚戏”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书记兼主任、著名笑星王汝刚所说,我们应该“继承、保护、坚持和传播属于本地的文化,多讲上海话,热爱海派文化”。

    共同守护海派文化

    在海派文化的熏陶下,上海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海派年味”,让一代又一代上海人魂牵梦萦。“上海女儿”著名作家程乃珊在《海派年俗》一文中曾写过,“海派过年的待客点心都是精致又吃不饱的:与银洋钿一样大小的枣饼,比一根手指略宽的春卷,小巧晶莹的鸽蛋圆子……最怀念过年时的元宝茶,这些细瓷茶具多半是妈妈或者祖母的陪嫁,只有过年时才拿出来用一次”。

    寥寥几句,老上海的年味跃然纸上,女子穿旗袍,先生着中装,“如是花团锦簇煞是好看”,收送年礼都是“慎重且早早计划好的”……除了吃穿用度,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必不可少。沪剧、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独脚戏、滑稽戏……都是独属于上海的“压箱底年货”,若不在春节期间品赏一二,那不可不说是一大憾事。

    王汝刚曾说,“海派文化、地方语种、滑稽艺术等都是在上海这座城市里历经岁月孕育、沉淀和成长起来的,作为上海人应当格外珍惜和爱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传承和发展这上天给予的独一无二的馈赠。也只有这样,许多人寻寻觅觅、难以割舍的“海派年味”才会更加浓烈长久。

    元宵佳节之际,“海派年味”再飘浓香,王汝刚、潘前卫、曹雄、钱懿、陈靓、陈国庆、陶德兴、薛文斌等等海派艺术家将纷纷来到东艺献宝献艺,陪沪上观众一起“闹”元宵。诸多传统经典的滑稽戏段子和根据时代弄潮儿创编的新段子都将一一亮相,保证令观众们捧腹大笑。王汝刚和曾懿的《新请保姆》、陈靓和潘前卫的《武松打虎》、陈国庆的《恭喜发财》、钱懿和陶德兴的《包装》等等经典之作都能在这台元宵晚会上再见风采。而其他节目诸如《点赞上海》《阿拉上海人》《回眸40》等也别具当下风味。

    2月26日-27日,上海的滑稽戏演员保持初心,用最传统、最真诚的形式,让你近距离在舞台上感受海派文化别样风采,还原出一个最浓油赤酱、最地道醇厚的上海年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