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奉贤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幸福血脉,助推高质量发展
  • 奉贤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幸福血脉,助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6-11 19:01:42  来源:文汇报  作者:

        ▲奉贤区紧扣“美”这一关键词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创新实施 “全域美育工程”。图为海湾森林公园美景。(奉贤区供图)

        故宫博物院部分雍正文物 “首秀”上海,将上海南郊的这方沃土自然而然“推送”到人们的视野中心。

        “奉贤”二字,源于“先贤言子传道讲学”的历史佳话,“贤文化”因此拥有了精神之源、思想之根。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奉贤区紧扣“美”这一关键词,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创新实施“全域美育工程”——以美育涵养社会的幸福血脉,凝聚社会各方力量。

        深耕美育,做厚美育。通过全域美育工程,人们感知到了诗词里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读懂了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更格物致知,体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深沉而绵长的家国情怀。

        美育,让人们有了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的能力,美育精神融入日常;美育,更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文化自信筑牢根基。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100 名专业美育师进校入村涵养美的土壤

        首批 100 名专业美育师正深入奉贤区的学校、单位、社区,为全区百姓美育教育培训助力。这些经过遴选的社会贤达、文化艺术爱好者以志愿者身份协助各行各业开展形式丰富的知礼、明德、尚美的培训活动,让艺术涵养外化为市民的言行举止。

        美育,古已有之。从周公的“制礼作乐”,到孔子的“六艺”,强调的是审美内在的感化。当下的美育,则是一种科学性、系统性的涵养灌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人们的心灵美、行为美而服务,更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品格。

        奉贤区这样注解“全域美育工程”——既是源远流长的“贤文化”内涵和外延的丰富和拓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生动实践。其核心是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提升“德治”“善治”水平。

        目前,奉贤区正从多维度反复研磨“全域美育”的深刻内涵。

        比如,聚焦精神之美,弘扬“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特色,开展“圆梦行动”,彰显“大爱之美”;聚焦家庭之美,传扬“好家训好家风”,倡导家庭制定“美家美生活”计划,弘扬家庭美德,打造新时代“书香门第”;聚焦行为之美,推进市民美育修身、志愿服务、千场礼仪培训、美丽约定等;聚焦文化之美,打造“东方美谷艺术节”、戏剧节等品牌项目,引入优质美育资源,实施文化基因工程,提升区域文化的对内聚合力和对外影响力;聚焦产业之美,弘扬“工匠精神”“贤商精神 ”,将美的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区域行业实力;聚焦环境之美,强调城市建筑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内涵,以美感人、以景育人,以“十字水街”“田字绿廊”“水天一色”等城市意象营造浓厚的美育空间氛围。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哲学家眼中富有诗意的“教育的本质”,对于美育同样适用,其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

        “尽精微,致广大”的美育,关乎家庭的幸福快乐、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大写意”,也要“工笔画”,打造出整体的美育环境,达成美育共识。但其核心始终是人——让人们在美的熏染下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成就更加丰富饱满的人生。

        奉贤区的《“美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 — 2020 年)》着眼全体市民,区分重点人群,以“美育活动、美育师资、美育课程、美育阵地、美育社团”为实施路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推进美育修身实践。

        美育,改变了城区治理的视野和思路。最鲜活的例子:在河道治理和“百路整治”中,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开始兼顾功能性与美观、人文、舒适。丰富的美育实践中,更涌现出一大批既有烟火气、又颇具时尚感的新典型,引领了全民美育的新风尚。

        海湾镇,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海湾鸟叔”潘益飞。“农垦二代”的他,见证了海湾沧海桑田的变化。为了守护这里的生态美、人文美,他十几年如一日,以候鸟为题材,坚持拍摄自然美景 1 万余幅,用镜头记录四季更迭中的感动瞬间。他还筹建牡丹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数十场以候鸟、生态为主题的公益展和微论坛,传授生态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发现美、感知美,也由此被聘为海湾镇首批美育讲师。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朱诗逸是一名公务员,空余时间与同学发起成立了趣野科普俱乐部,以青年影响青年的模式传播奉贤之美,先后组织 3000 多个家庭在奉贤生态林地中探究珍贵动植物,观星、观萤火虫,收集了大量科普素材,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自然及生命之美。

        外修形态、内修人文的 " 尚美 " 之心

        外修形态、内修人文,奉贤通过新时代美育,打好“人贤家和城美”的城区文明底色,最终期望实现城区可持续的高品质发展。

        一方面,对标高标准,突出形态美,让“美的元素”无处不在。立足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区“三创联动”,奉贤区先后推出最美乡村(宅基)、最美河道、最美街区(道路)、最美文化空间、最美庭院(阳台)等“十大最美”景观,提升了各界爱美、懂美、创造美的水平;发展美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文创载体与博物馆、美育基地、商业中心、生活驿站等市民活动场所融合发展,提升美育文化体验和文化消费。“全域美育工程”启动以来,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城市博物馆、南桥源等一批现代文化地标逐渐兴起,成为更时尚的载体,推动美育精神在城区各个角落绽放闪耀。

        另一方面,突出内涵美,让“美育修身”融入美好日常。奉贤启动“文化基因工程”,每年投入 1000 万元财政资金,对文化人才、群文团队、文化活动项目、非国有博物馆建设进行政策扶持;每年举办百余场特色主题修身活动,全区建成“城市阅读联盟”“生活驿站”“青年小舍”等 1400 多个“市民修身阵地”,构建“15 分钟修身圈”,“贤园”“贤苑” 美育基地、群贤俱乐部等遍布全区 101 个美育修身示范基地成了市民“美育修身”打卡集聚地。

        如今,美的触角已经伸到了每个村(居)——在奉贤区,每个村都有两三个美育社团,诗文、书法、茶艺、合唱、戏剧、舞蹈、健身等千余个美育社团蓬勃发展,每年有 10 万余市民参与网上修身注册培训,200 万余人次就近就便参与各类美育修身活动。

       “尚美”,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追随,也为城区高品质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