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大学生也要上“作文课”?复旦300人大教室挤得几乎脚都插不进
  • 大学生也要上“作文课”?复旦300人大教室挤得几乎脚都插不进

    时间:2019-03-20 15:37:2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

    原标题:大学生也要上“作文课”?复旦300人大教室挤得几乎脚都插不进

    写文章从小学教到中学,怎么大学又要学了?19日,复旦大学首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学术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指南入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徐雷说,“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学生的写作训练太弱。”

    开课消息一出,学生奔走相告,看来是迫切需要了。组织方复旦通识教育中心老师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把原来准备的较小的常规公共课教室,换成了第五教学楼5102,77个座位,应该够了吧。不够。下午上课前,又紧急把教室从5102换到了5301,300个座位,比之前多出两倍。还是不够。

    最后负责首讲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俞志元老师正式上课时,200人大大教室硬是挤进了400人。多出来的怎么办?站后排,坐过道,严严实实脚都插不进。

    学术训练之初,就要做好“规矩”

    “本来有别的活动,是专门请假来听的,”社会科学试验班大一学生许晴说,知道这是做研究必备的基本功,要抓住机会学习。

    “学术写作,不是工具性写作,不是创意写作,更不是文学性写作。它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训练,简单来说,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尤其注重缜密性、理性化、说服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说,在研究型高校中,学术是大学生活的一种训练方式,而写作则是学术的主要呈现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据了解,在海外高校中,这一方面的训练是相当被重视的部分,除了专门开设的学术写作训练课以外,许多学校还会开设写作中心,请青年教师或博士研究生就写作规范、写作技能,给有需要的本科生一对一的辅导,类似“看门诊”。此外,在其他的专业课中授课教师也会格外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表达等大语文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国内,目前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从中小学阶段,就对这一“大语文”能力培养不足。进入大学后,学生学术写作处于“基本无专门指导,学生有需求也不知道找谁”的状态。专业课程论文拿了A,不知道为什么能拿A;拿了C,不知道为何会拿C。真正开始科研论文撰写时,连怎么写都不知道,只能从导师处获得零星指点,实在令人遗憾。甚至有老师发出感叹:“别毁了一代人的写作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术不端现象,也有部分是源于学生学术训练之初,没有做好“规矩”。

    课前,许多学生在寻找可以席地而坐的位置。

    只需五步,从兴趣里找到论文选题

    “最想从课上了解,写论文时可以用哪些调查方法,论文的标准结构是什么,我可以看哪些书自己学习,”新闻学院大一学生朱毅铭说。

    “它不是普通的文章,是一种学术对话。在你和你的读者之间,论文是桥梁,其内容是关于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观点,这是论文的核心,”讲台上,俞老师从最基本的定义讲起,“论文的一般性结构,包含标题、摘要、背景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框架、数据和方法、分析、讨论与结论,以及最后的参考文献。”

    她特别指出,论文的论证过程包含五要素,其中“承认与回应”部分尤为重要。因为论文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读者阅读时往往会有问题有质疑,而作者应在写作过程中预估到并完成逻辑严密的提前回答。俞老师以自己的论文举例――“曾经大量观看电视暴力内容的小孩,长大后会因为认为暴力行为是日常的合理的”,这样的论述显然会引起读者疑问,因为看不出相关性。如果能够加入客观叙述“一般情况下,幼年时期大量接受的内容,往往容易传递深植价值观,进而把反映这一价值观的行为视为合理”,就会更有说服力。

    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生李亚南已在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依然埋头苦记。他觉得,今天学到的特别有用的信息,是关于如何把感兴趣的宽泛领域变为可以做深入研究的选题的介绍――找到兴趣的关键点,将其具体化为一句带问号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社会价值,论述理论意义将其上升为“理论难题”,寻找证据的来源……一步一步,非常有可操作性。

    从学术基本功训练做起,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据了解,此次系列讲座中,9位不同专业的擅长学术写作的教师,将会传授“干货”,主题涵盖:互联网时代的学术阅读和文献管理、文学论文的几种常见形式、学术论文选题策略与写作技巧、学术史回顾的写法、参考文献的正文引用与文后整理。

    据介绍,这一通识学术写作指导计划,还将包括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加强阅读讨论写作反馈环节。同时,教师个别指导机制和学术写作在线学习课堂也在酝酿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