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医保卡换领居住证申办,家门口搞定
  • 医保卡换领居住证申办,家门口搞定

    时间:2019-02-16 17:33:1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老人想换领医保卡,要走15分钟才能到办理点;年轻租户办居住证只能工作日请假,因为办理点17时就下班。目前,上海市民可在全市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通过“一网通办”系统办理170项个人政务事项,但上述难题始终困扰着社区老人和白领上班族。不过,今年1月9日,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率先将“一网通办”系统接入居民区,通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家门口就能实现医保卡当场换领、居住证申办等多种服务。

    服务点覆盖15个居民区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记者来到新泾六村小区的社区事务办理点,居民张女士在为母亲办理医保卡换领。她告诉记者,当天她专门调休,准备去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没想到刚出门,就在小区门口遇到居委会干部引导前往小区内的新服务点。“现在小区里就能换医保卡,太方便了。”

    在北新泾街道,进入小区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点有15个,春节后全部投入使用,覆盖街道2.22平方公里的15个居民区。这些延伸到居民区的办理点能完成街道办理点所有常规操作,既能实现“一网通办”事务办理预约,还能委托居民区社工代交材料,行动不便的居民能享受到居委会上门代办服务,彻底解决居民办事最怕遇到的没时间、路程远、排队长三大困扰。

    北新泾街道办事处主任张生义说,早在2017年,街道对社区进行走访时就发现,居民对政务服务最集中的吐槽,不外乎受理和缴费排队费时费劲、进一扇门办事却要重复交多份材料、流程看不懂、材料配不齐、居民下班受理点也下班。2018年初全市开展大调研后,街道第一时间建立从长宁区层面延伸至街道层面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但对拥有5.3万常住人口,近四成为60岁以上老人的北新泾街道来说,1.0版信息平台还不够方便。“距离街道受理中心最远的哈密居委,居民办一次事来回要走40多分钟,很多老人怕麻烦,干脆不办了。这不就是居民办事最大的痛点难点吗?”经过一年的应用场景探索和信息平台升级,街道终于在今年1月将信息平台的2.0版成功接入居民区,居民可就近前往社区内的办理点,通过高拍仪将证件、材料的图像信息传送至街道受理中心后台,在线完成“一网通办”预受理以及相关证件的当场换领。

    居委干部还“上门服务”

    新泾六村是北新泾街道首个试点“一网通办”向居民区延伸的小区。记者在小区新改建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点看到,这里没有太多酷炫的硬件设备,服务台前有两台电脑,一台专门用于全市“一网通办”事务自助预约,一台则直接登录街道信息平台。

    新泾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腾秀红说,现在居委会社工和志愿者都熟练掌握了信息平台的使用,下一步将持续通过每周例会,熟悉除居民经常办理的高频事务外,其他事务的办理流程和政策。居民区内一口气“从天而降”这么多服务事项,居委会压力大吗?令腾秀红没想到的是,干部和社工们的适应能力都很强,“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本就有人值班,现在这些时段也开放了事务办理。”

    让居委会和居民都感到新鲜的则是“上门服务”。潘巧凤家住新泾六村,老伴长期患病卧床,潘阿姨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老伴的残疾证办理一拖再拖。当得知现在小区里就能办证,潘阿姨赶紧拿着老伴的身份证和病史材料到小区受理点,当场录入信息,街道事务受理中心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为潘阿姨办理手续。她更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居委会干部就上门送来了残疾等级鉴定申请表,老伴的残疾证办理总算基本完成。

    将向人工智能社区进阶

    北新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仲莫测介绍,自今年1月9日上线以来,2.0版信息平台已成功办理30多项个人事务和100多次政务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对象正是老人和白领两类人群。

    目前,北新泾街道已被列为长宁区“人工智能+社区”的市级应用场景解决方案试点地区,结合新上线的信息平台,下一步街道将向人工智能社区进阶。根据计划,将结合居民常见需求,在相关试点小区引入24小时自助医疗机器人、智能健身设备、自动量体裁衣探测器、智能填表系统等设备。未来居民晚间在小区受理点办好医疗证明,就能在一旁的自助机器人这里配药、取药,大数据系统还能根据医保卡记录分析居民就医情况、频次,提醒居民复诊……这些都在智能社区规划中。(解放日报记者 舒抒)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