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静安 “二次利用”让经营“废地变宝”
  • 静安 “二次利用”让经营“废地变宝”

    时间:2019-02-14 17:41:1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日前,一通来自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的电话,让孙庆华如释重负。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告诉她,餐厅的营业执照已经核发了,同时,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办理进展顺利。

    去年10月,餐饮连锁“巷弄里的那家川菜”看中了兴业太古汇地下二层的一间店面,可签了租赁合同,准备办理相关证照时,经办人孙庆华被一个意外打了个措手不及――前一家餐饮单位虽已搬离,但未办理许可注销手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食品经营许可实行“一地一证”原则,在经营场地仍有证照“占”着的情况下,“一址不可二次办证”,后来经营户就无法申请相关证照。

    人走了,证照没“走”,好端端的闲置经营场地成了“废地”,甚至成为后来经营户的“陷阱”,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是一道必须破解的营商环境难题。静安区在全市首创的食品经营场地“二次利用”举措,让孙庆华们看到了希望。

    不死守“一地一证”

    去年,在大调研的基础上,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推出了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流程优化服务与监管“十条”措施,其中一条专门用来破解原经营户未办理许可注销手续,同一场地后续经营户无法申请食品经营许可的问题。

    “‘一地一证’的原则是要坚持,但不等于‘一地有证’了就可以放松事中事后的监管和服务。”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政表示,面对“上家走了、下家难进”的问题,证照审批人员就应该“走出”窗口,主动听取各利益方意见,迎来新证照,盘活本已稀缺的企业经营场所,释放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

    经过梳理,静安创设了一套食品经营场地“二次利用”的工作流程。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科长许明介绍说,对于前一家经营者已经不在注册登记场所有经营活动的事实,属地市场监管所通过上门检查等监控手段确认。经营场地的房东要签署承诺书,承诺已终止与之前经营者的合同关系,没有“一地两租”;如合同产生纠纷的,则通过诉讼途径,依法院判决。有了上述证据后,后来经营户就可办理相关证照。

    “之前把租金、装修店面的物料和工程款都交了,遇上这种意外,公司上下都以为要‘打水漂’了!”瑞幸咖啡上海分公司公共事务经理张哲华表示,在静安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瑞幸咖啡大悦城分店在证照办理和装修上几乎没有延误,因为是饮品店,还属于静安区“无需开展现场核查的新证申请事项”,仅5个工作日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在去年年底顺利开张,成为该品牌同级别区域内订单量居前的热门店。

    登记作假可撤销

    还有一种情况下,闲置场地也会成为被占用的“废地”――在公司登记时,被许可人提交了虚假材料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了公司登记,而事后并未在注册登记场所开展实际经营活动。

    对于这类“死地”,静安首创了撤销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工作规则,对相关问题公司的登记予以撤销。

    近日,天目西路市场监管所就接到上级部门转来的举报,称长安路上一家技术贸易类公司在注册登记时作假,占用了闲置的经营场所。后经调查,情况属实,该公司登记被撤销,相关证件自颁发之日起无效。目前,后来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正在办理中。

    截至目前,借助上述两项举措,静安区已有20多处企业经营场所得到“二次利用”。静安区近年来月均新增的市场主体在五六百个,不少市场主体是对实体注册登记场所有“刚需”的餐饮、商业、智能制造等企业,而经营场所资源紧俏、商务成本高,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成熟后复制推广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环境中,挖掘日趋紧张的经营场所潜力,一直是上海监管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方向。”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注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早在10年前,上海就已开始探索创业公共注册地,开办翻译服务、软件设计开发、网络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动漫设计等5类科技信息以及创意型的小企业,均可在创业公共注册地内申请注册。

    2015年,上海大幅放宽企业住所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房屋、居民小区会所、旧工厂、老仓库等登记为企业住所,并允许“一址多照”,明确集中登记地作为住所的企业、企业间有投资关系的,或股权投资企业及承担对其管理责任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可以将同一地址的非居住用房登记为两个以上企业的住所。

    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静安区盘活被“占用”经营场所的做法,为上海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了新的路径,将会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复制推广。(解放日报记者 陈玺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