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几复风流: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何以兴起上海
  • 几复风流: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何以兴起上海

    时间:2018-11-17 17:48:41  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芳雨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17日报道:南社,这个活跃于上海的文学团体,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南社人用文字鼓舞革命,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政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舆论支撑,是辛亥革命前后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社团之一。

    图片说明:《南社杂佩》,陈去病亲笔登录的社员信息

    11月15日,以“南社与江南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指导,上海通志馆与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市地方史志学会会长王依群表示,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母体,推进江南文化研究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南社是江南文化的一朵奇葩,以江南为发源地,几乎聚齐了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学、新闻、宗教等各学科领域的翘首人物,他们2800余部的著述遗产是当代文化复兴的宝贵财富。”王依群说。

    南社发起于苏州、兴起于上海。在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看来,南社以上海为主舞台有三个原因。一是上海近代人口最大的来源即为江浙两省,除了传统的“移民”外,当时知识分子出国留学,多从上海进出,上海成为知识分子的集散地。此外江南世家大族之间有很密切的人际网络,南社成员中就不乏这种密切的婚姻及家庭关系。“上海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报刊业非常发达,文化的普及程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葛剑雄认为,便利的水上交通、密切的人际关系,都是南社何以在上海兴起,辐射到江南乃至全国的原因。

    图片说明:1911年上海愚园南社雅集

    19世纪末的晚清,革命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反清革命团体不断涌现。风雷激荡中,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爱国青年发起成立南社。他们追慕明末文学传统,“几复风流赖总持”;决心“欲一洗前代结社之积弊,以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以文字革命为职志,成为辛亥革命前后最重要的一股爱国文学力量。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南社迅速影响至全国,越社、辽社、广南社、淮南社等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为传承南社精神,又有新南社、南社纪念会之成立,以及南社湘集、南社闽集等雅集活动。

    “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后者指的便是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后,继任的金山张堰人姚光。姚光是首批入社的社员之一,一生嗜书,为江南著名藏书家之一,所藏不乏稀世珍本和孤本、善本。

    92岁的姚昆田是姚光的后人。早年捐献古籍,晚年研究南社。目前南社纪念馆所在地就建在姚昆田的祖宅里。姚昆田透露,上海文史馆的第一批馆员都是南社成员,达35人之多,可见南社成员在上海的文化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姚昆田回忆了小时候被爸爸带着去通志馆见柳亚子的故事,当时柳亚子是上海通志馆的第一任馆长,自己只有10岁,尚不明白柳亚子的身份地位,但那次见面依然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图片说明:研讨会现场

    作为见证近代上海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南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认为,水乡环境是南社和江南文化很重要的维度。从环境可以挖掘出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性情,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有一群知识分子聚集,又是为什么他们会以这样的形式活动。历史学者完颜绍元也表示,南社是一个致力于把江南文化汇入革命文化的文学团体,他们标榜与同盟会互为犄角。“国学是南社的一条主线,辛弃疾和陈子龙夏完淳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作品被推崇。”完颜绍元介绍。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认为,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母体,为海派文化提供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推进江南文化研究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础,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他透露,最近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在整理上海通志馆1932年成立时的文献,柳亚子先生主持的通志稿现已整理四册,预计明年全部出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