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稻花香里沪味浓
  • 稻花香里沪味浓

    时间:2018-10-13 14:40:5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孙绍波 画

        入秋以来,来自郊区的上海新大米在沪上销售红火,市民们对此也是称赞有加。五常大米、虎林大米、苏北大米……这些大米在市民当中耳熟能详,但以往谈及本地自产大米,却少有人知,但如今情况正在改变。

        今年最早一批上海新大米赶在国庆节前上市,被称为“国庆稻”,特点有三:鲜——从采收加工完成到摆上货架更快速,阴冷干燥贮存,味道更鲜;优——优选本地大米,生产企业精挑细选,种植过程严格把控,品质100%可靠;早——精选上海早熟水稻品种。

        事实上,上海郊区农村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沪郊盛产的优质稻米,食味清香,口感软糯有弹性,特别适合上海市民的消费习惯。长期以来,郊区农民生产的稻谷主要交售给国家粮库,从而造成了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的现状,也由此导致全市稻米集中度不高,品种多、散、杂,加工水平存在差异,市民对优质地产大米知晓度不高。同时,上海本地稻米产销分散,产业链不完整,一些企业没有营销大米的统一品牌,市场推广、质量监管、安全追溯等有待提升,上海人吃不到本地优质新大米的现象始终存在,属于典型的供给端与需求侧衔接不充分,亟需加快改革步伐。

        从去年起,上海紧紧围绕打响地产农产品品牌,积极探索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向“卖品牌”转变,力求使上海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首先,增加优质米稻。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在郊区扩大推广种植国庆稻,利用本地大米与市场上其他品种大米“错时上市”的契机,推出上海本地品牌新大米。据悉,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郊区各类优质米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参与的企业主体也明显扩大。

        其次,开展推优评奖。为集中展示“卖稻谷”向“卖大米”的成果和进一步引导品质品牌意识,市与区农业主管部门通过大米品鉴活动,旨在挖掘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找寻上海稻米在供给体系、标准加工、品种品牌等方面的不足,为地产优质农产品市场拓展做准备和铺垫。

        通过“卖稻谷”到“卖大米”向“卖品牌”的转变,上海拓展稻米全产业链走出了第一步。据典型测算,卖大米产生的直接效益,销售价同比提高30%-50%,而间接效益是使水稻生产的亩均净收益明显增加。同时,通过本地大米品鉴评优活动,加快培育和遴选了“松早香”“沪早香软”“松香粳”等一批市民喜爱的稻米新品种,实现了本地稻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对接。

        上海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向“卖品牌”的转变,这是上海打响本地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有益实践,对助力上海乡村振兴意义非凡,启迪良多: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应紧紧围绕市民需求,促进农业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和市民的需求。同时,总结“卖大米”“卖品牌”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打擂台”的形式,对地产草莓、瓜果、蔬菜、畜禽、水产等优质农产品进行系列品鉴评优活动,进一步拓展全市农产品的产业链。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应坚持品质优先,促进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到“卖品牌”,是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品牌、品质、品种“三品”战略的一项举措。品牌是灵魂、是引领,品质是关键、是核心,品种是保证、是基础,三者是统一的整体。当前,上海农业发展已经到了急需塑造一批农业企业品牌,以品牌战略满足人民对优质特色农产品需求的新阶段。未来上海农业不再以产量论英雄,必须坚持品质优先,紧紧围绕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应更加注重生态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变。上海农业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各类清洁生产技术,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使上海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最安全最放心的城市。

        上海米稻,上海味道。与众不同,从现在做起。(方志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