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嘉定社区矫正有“秘方” 14年间再犯罪率不足四百分之一
  • 嘉定社区矫正有“秘方” 14年间再犯罪率不足四百分之一

    时间:2018-04-21 15:24:0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0日电 (记者 陈静)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十四年来,嘉定区累计对4119余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社区矫正,期间仅9人发生重新犯罪,再犯率仅为0.21%,低于全市平均再犯率,最近三年连续实现“零重犯”。

    “再犯罪率不足四百分之一,现在都有点‘愁’了,以后的进步空间在哪里?”上海市嘉定区司法局矫正科科长顾大江开玩笑说。

    “‘分层分级,社会参与,智慧矫治’是我们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制胜法宝。”近日,嘉定区司法局局长田晓余接受 采访时表示,“2012年《社区矫正办法》实施以后,执法主体由公安机关转为司法行政机关,我们及时调整部署,转换角色,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形势要求,并探寻到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矫治模式。”

    “三分教育”因材施教

    “妈妈,你刻的‘竹画’真好看呀,画里的小鸟儿好像真的要飞起来啦。”面对女儿的夸奖,社区矫正人员徐莉不禁潸然泪下。经过一年的竹刻艺术培训,徐莉放下砍人刀,拿起竹刻刀,去除的是狂躁与邪恶,收获的是静心与正义。这是记者在嘉定社区矫正中心看到的一幕。

    徐莉对竹刻很有天赋,现在她的作品已经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带教老师说,“嘉定竹刻是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用艺术熏陶,引导服刑人员走出犯罪误区,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据统计,自2015年起,嘉定区已有五十余名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了竹刻艺术矫治。

    “上海社区矫正推行的是分段、分级、分类的‘三分教育’。”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教育矫正处处长杨挺说,“嘉定通过大力发掘本地传统文化价值,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

    据了解,针对不同罪错、年龄、性格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是“三分教育”的核心。服刑人员到矫正中心报到后,先通过12课时的集中教育培训以及专门的心理疏导测试,再根据入矫人员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徐莉对竹刻很有天赋,现在她的作品已经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带教老师说,“嘉定竹刻是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用艺术熏陶,引导服刑人员走出犯罪误区,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据统计,自2015年起,嘉定区已有五十余名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了竹刻艺术矫治。

    “上海社区矫正推行的是分段、分级、分类的‘三分教育’。”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教育矫正处处长杨挺说,“嘉定通过大力发掘本地传统文化价值,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

    据了解,针对不同罪错、年龄、性格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是“三分教育”的核心。服刑人员到矫正中心报到后,先通过12课时的集中教育培训以及专门的心理疏导测试,再根据入矫人员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智慧监管化解难题

    阿英没有想到远离家乡15年,竟然是以社区矫正的方式重回故里。当初与男友私奔,被赶出家门,住在远离上海的浙江农村,却因一时贪念偷拿了别人的手提包,被返送到嘉定矫正中心接受社区矫正。

    每月返回上海参加8小时的社区服务,让她既紧张又留恋。手腕上的电子手环通过北斗定位实时记录着她的行踪,小小山村成了没有围墙的远程监狱。

    “全天候卫星定位监控,可以对社区矫正人员做到‘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顾大江说。

    在嘉定区社区矫正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巨大屏幕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绿点,每个点代表一位服刑人员,如果有人脱离电子围墙,这里就会出现红点,并及时发出预警指令。

    在矫正中心,记者见到了这款酷似智能手表的手环。“对于日常不在本地工作的服刑人员,我们通常会采取电子手铐或脚铐监控,一旦戴上无法自行解除。”值班民警吴警官说,“现在有30%-40%的服刑人员佩戴电子镣铐,工作生活都在本地并且行为较为固定,日常表现良好的,一般通过手机app实时定位监测,确保每位服刑人员都在掌控之中。”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嘉定区实现了“数据整合、资源共享、管教协同、全程指挥”的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确保安全监管、绿色监管。

    社会力量保驾护航

    年近80岁的王伦英老人精神矍铄,见到记者乐呵呵地说“我可是这里的常客,退休后就当了一名志愿者。这些孩子都是一时糊涂才误入歧途,我们要帮他们一把。”

    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嘉定区组建了“四支队伍”助力社区矫正工作。一是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这是执法基本力量;二是矫正民警,这是攻坚力量;三是矫正社工,这是基层辅助力量;四是帮教志愿者,这是社会力量,王老先生就属于第四支队伍中的一员。

    田晓余表示,改造犯罪不只是监狱和司法机关的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社会上的事情。我们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培育专业社工组织和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依靠群众,化解矛盾,为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39岁的潘承艳具有社会社工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已经在新航嘉定工作站从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14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社工队伍希望用社会工作方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用真诚、真心、爱心服务每一个服务对象。”

    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小组活动

    “当前我们社工站社工与矫正人员比例为1:30,我们利用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矫正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志愿者培训等活动。”嘉定社工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社会力量为社区矫正‘保驾护航’。”田晓余说,“五年来,嘉定上千名刑满释放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的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干部,还有的成了见义勇为的模范英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