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 看变迁:电话不再“吃香”城市更添“智慧”
  • 看变迁:电话不再“吃香”城市更添“智慧”

    时间:2018-04-17 15:38:08  来源:东方网  作者:徐容莉

    原标题:电话不再“吃香”城市更添“智慧”

    据《劳动报》报道,汪晓彤今年45岁,早已离开线务员岗位的他,还记得20多年前刚进市内电话局时,居民家中要装一部电话真是“一线难求”。如今,电话早就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部甚至几部手机。与此同时,从铜缆、塑料电缆到光缆、智慧养老、车联网、物联网……上海电信也从固话时代向着智慧城市建设迈进。

    90年代初

    安装电话“一线难求”

    1991年,汪晓彤从技校毕业进入市内电话局,当了一名电缆线务员。那时候,普通老百姓打电话都要去公用电话亭排队,居民楼下,常常会响起电话亭阿姨的大嗓门:“××号×××,电话!”

    当时,私人电话和冰箱、电视机一样属于紧俏货,从1986年后,私人电话向市民开放,营业厅经常挤满了想预约装电话的市民。汪晓彤还记得,最初安装一部电话要先去电话局,通过购买50元预付费卡才能排队登记,然后再花1000元安装电话。

    而当时,普通上海市民的收入只有一两百块钱,也就是说,装一部电话,双职工家庭不吃不喝也要攒上小半年。就算攒够了钱,还不一定能装上电话,“真的是一线难求,就算家里有人在电话局工作,也不一定能帮上忙。”而电话安装费也一路飙升,从1000多元到1500元、2300元、3700元乃至4000元。

    作为一名电缆线务员,汪晓彤戏称他们的工作是“海陆空”三栖,不是钻进人井,就是爬到电线杆上,工作服上常是一身污垢,相当辛苦。不仅如此,由于当时使用的是铜缆,直径有碗口那么粗,体型大、份量重,最重的铜缆足有50多吨,每次布放都需要十多人一起完成。“那时候,咱们线务员可是个手艺活,一个耳机、一把剪刀和一个接线钳就是我们的全部装备,基本都依靠手工焊接完成,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就算有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但在当时的大锅饭体制下,收入不过比其他人超过二三十元。”工作辛苦,收入不高,当时社会上还流传着“嫁人不嫁线务员”的说法。

    光缆登场

    “体重”轻了“肚量”大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上海的通讯技术进入了一系列变革期:随着小灵通、第一代手机的面世,电话安装不再那么紧俏,但由于无线通讯技术尚不完善,刚刚起步的ISDN(窄带)的带宽只有512k,小灵通信号常常“卡壳”,“打着打着电话,转了一个弯就没声音了。”

    “当时国家提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要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提快网速。”1997年,上海ATM宽带通信实验网开通,上海成为世界上能够提供ATM广域网宽带通信业务的城市之一,2000年,上海电信提供ADSL宽带接入服务,这是全国首个城域规模发展的ADSL宽带接入业务。

    信息化建设的飞跃,对通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铜缆由于构架过长、分支太多,而且易受潮腐蚀,已无法满足上海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经过塑料电缆的过渡期,2009年,上海电信率先实行光网,光缆正式登场。

    光缆的运用,彻底颠覆了汪晓彤以往的工作模式。由玻璃纤维制成的光缆直径仅手指粗细,“体重”也不过500至600公斤,但“肚量”特别大,一根芯就可以承载几百家用户,铜缆时期的手工接续法已成为过去式,米勒钳、熔接仪替代了传统的剪刀和接线仪,尽管在接线过程中降低了技术要求,但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们。

      创新转型

    推动光网全覆盖

    2009年,光缆刚刚在上海推行时,并不顺利。汪晓彤还记得,起初在居民区宣传时,很多居民并不理解,认为光缆肯定有辐射,对身体不好,存在抵触情绪。汪晓彤和同事们就充当客户经理,与用户谈,与物业协商,一个点一个点攻关克难,这些原本和机器、线路打交道的一线职工,鼓起勇气走进居民区,耐心宣传推广光缆,终于慢慢使居民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

    与此同时,作为汪晓彤的同事,徐等设备线务员则走进居民家中,为千家万户更换设备。他们负责的静安区房型复杂,老洋房、石库门、棚户区、新式小区……犹如一片“迷宫”,徐和团队成员们自己动手创新,从网上购买材料,发明了自制牵引绳、控油瓶等不少实用性强的工具。

    位于常德路上的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建成于1936年,埋设着静安区最古老的暗管,这种暗管年代久远、损坏严重,给布线带来了重重困难。在徐的带领下,他们发明了一种“吹管器”,用简单的橡皮管判断暗管情况,使施工顺利进行;在蔡元培故居施工时,由于墙体不牢固,他们借用铜线支架安装“螺栓拉钩”,可让光纤从任一角度穿过牢牢固定。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四小工具”成了暗管入户利器,据不完全统计,它们使上海电信暗线穿通率从10%提升到了51.6%。

    “城市光网”的诞生,使上海信息化通讯迈进了“高速公路”时代。2016年,上海电信正式启动“千兆宽带”规划发展计划,投资超过30亿元全面推进“千兆宽带”建设。“到今年年内,我们西区电信局负责的静安、普陀等区域也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如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千兆宽带最高接入速率为1024Mbps,也就是说,如果下载一部4GB的高清电影,只需32秒。”

      走进社区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如今,汪晓彤已经告别一线线务员岗位,成为上海电信西区局党群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近年来,他正与同事们一起,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静安、普陀两区的居民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居民,他们习惯使用固定电话,虽然小辈们给他们买了智能手机,但是却没有时间教会老人使用,不少老人只能用智能手机打打电话。与此同时,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居委会头疼的顽疾,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安全、幸福也成了街道居委实事工程的首要大事。

    上海电信西区局于2016年成立了天翼小蜜蜂志愿者工作室,汪晓彤和同事们一起走进社区。先后为江宁社区、华山居委开设两大助老微信辅导班,帮助社区老人尽情享受智慧生活,教会老人如何防止网络诈骗,有效助力了静安区各街道的智慧养老新发展。“我们考虑到老年人使用微信不舍得用流量,现场还特别安装了一根100M宽带供老人免费体验无线Wi-Fi。辅导班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极大欢迎,每期结束后,不少居民都来问,啥时候能再开一期。”

    从智慧养老、智慧家庭云平台到家庭智能安防、互联网净水……智慧城市建设让人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