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保险信托 > 声誉新规下的“实战演练”:险企离职老员工的曝光上热搜!谁是祸首?
  • 声誉新规下的“实战演练”:险企离职老员工的曝光上热搜!谁是祸首?

    时间:2021-02-24 21:31:59  来源:  作者:

    时事变化无常。

    声誉风险管理新规正式披露恰好满一周,保险业就来了一次“实战演练”,不过,这次“演练”的尺度有些大,一下蹿上了当日热搜榜。

    2月24日一大早,一位在保险业工作16年的女同志因“举报公司造假”引发了保险圈的热议以及吃瓜群众的围观。依该女同志所言,曾经的险企分支领导贪污受贿、地方机构“长险短做”骗保、虚假增员、虚挂人力、虚列费用……口诛笔伐,字字千钧。

    也有蹭热点的,一家公司地方分支的前员工也在网上举报,公司严重违规,内外勤相互勾结,以传销形式发展团队,造成几百人上当受骗等等。

    暂且不说蹭热点一事。就拿实名视频曝光,所言一系列“虚假”就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列举名目并不陌生,在监管处罚名单中,都是最常见的违规项目。

    处罚不断,错误频犯。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

    KPI作祟是根源

    从举报这件事情看,暂且抛开各种纷争、利益关系不谈,单单一个“造假”就已揭开了基层保险营销过程中的问题。

    以传统的营销所见,规模至上,人力为王。因此,在KPI考核中,有保费规模的考核,也有组织规模的考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唯规模和人力,很容易让激励政策变形,为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发展,很容易让更多水分参与其中。

    事实上,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KPI,而保险业的KPI,最直接的就是标尺――保费,还有续保率、退保率、出险率、新单标保、服务质量等等。

    其中,保费往往成为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需要每一个与业务挂钩人员的硬指标,往往是总部下达任务给分公司,分公司下达任务给支公司,支公司再不断分发至各团队以及细到每一个人。

    按照传统的“唯规模论”的观点,为了达成这些KPI指标,总有人会想歪招,走捷径。长此以往,保险展业就在这样墨守成规的做法下慢慢走上“难归路”。因为,大家都抱怨,“你不这样做,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为了达成KPI, 长险短做、虚假增员、虚挂人力、制造“自保保单”等行为不断上演。

    尽管行业早已掀起转型调结构大潮,但是考核的“通病”很难在一时半会得以彻底根治。

    机制不畅也酿大祸

    再回到事件本身,该女同志实名举报,出镜倾述,虽然被称勇气可嘉,但是否具有炒作之嫌,尚不得而知。

    据媒体报道,被举报人也做出了回应,认为该女同志在网络平台上所说关于他本人的问题不存在;之前与该女同志曾因工作问题产生矛盾,关于经营上不妥当的问题当地监管部门也有相关处理。“现在她的行为侵犯了我个人权益,我准备起诉她。”

    这不禁让人联想,是否举报人有个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挺身走上了举报之路?虽无证据,但合乎常理。

    无论如何,一场影响公司品牌的声誉风险事件爆发了,且在公司、行业、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

    2月18日银保监会披露的《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机构防控源头,定期对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及潜在风险进行审视,提升声誉风险管理预见性,看来很有必要。

    正如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与投诉、举报、调解、诉讼等联动的声誉风险防范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不仅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化解各类矛盾的有效途径。

    从品牌受损程度来看,既使是对簿公堂,损失也远比被举报要小得多。“修复机构受损声誉和社会形象”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大的成本。

    声誉资本,缓慢积累瞬间殆尽

    一次声誉风险的爆发,就犹如人生了一场病,小病小伤,重病可能大伤元气,渗于膏肓。目前,需要应对,除了化解纠纷之外,还需要修复声誉,防止小病变大病、发生次生风险。

    声誉风险新规中明确要求,“及时开展声誉恢复工作,加大正面宣传,介绍针对声誉事件的改进措施以及其他改善经营服务水平的举措,综合施策消除或降低声誉事件的负面影响”。

    眼前之计,只能围堵与疏导,长久之策,啧需要培育与植入,也就是制定并实施员工教育和培训计划,让机制与文化并肩护驾,才能立得更稳健,行得更久远。

    银保监会表示,银行保险机构应做好声誉资本积累。

    声誉是一种声望与信誉的结合。无论国家还是个人,亦或是行业和企业,声誉资本就是一个无形的标签。而这一资本的积累,需要细致入微,一次放纵,很可能会让声誉资本流失殆尽。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无论你是百年老店还是500强企业,无论你是世界名流,还是业界精英,忽略了声誉资本,就如慢病正在吞噬着你的身家性命。

    End

    精彩回顾

    农历新年“第一弹”:银保监会对永安开罚单!审计瞒报惹祸患!

    养老险因地而异?税延产品试点打头阵,专属产品欲补地域空白!

    周评 | 银保监会牛年开工之作,为何“声誉风险管理”规格升级?

    医保两年追回违款340亿!3万亿基金迎强监管:吊照禁业列黑名单!

    监管定调2021年构建新格局!看看险企透露的雄心壮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