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西城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
  • 西城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

    时间:2020-07-04 20:2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6日电 (记者 杜燕) 北京市西城区结合中轴线申遗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四年来共计启动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累计30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倡导社会化资源引入,规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向。同时,发布7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计划,使得文物建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这是记者6日从北京市西城区“两会”上获悉的。据介绍,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一般文物179处。

    累计30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局长、区名城办副主任倪锋表示,西城区加快不可移动文物腾退利用,探索历史街区更新途径,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了新的成效。

    他称,西城区文物腾退成效显著,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机制。结合中轴线申遗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直管公房入手,共计启动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累计30处文物全部实现腾退,总体腾退比例达92%。出台《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倡导社会化资源引入,规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向。

    同时,重点推动中轴线沿线整治,探索历史街区更新发展新模式。研究中轴线遗产点涉及的部分文物腾退及影响中轴线风貌的重点建筑整治。中轴线南段传统御道全线贯通。在菜市口西片实施北京市首例历史文化街区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恢复性修缮试点,对有序推进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起到示范作用,并在砖塔胡同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此外,西城区还深入推进老城街区更新,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广泛发动驻区单位、专家学者和社区居民参与名城保护。2017年至今,共筹集资金76万元,累计支持190个团队组织约430场类型多样的公益活动,“四名”汇智计划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减量发展时代背景下,老城保护更新难度更大。”他指出,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四合院修缮水平参差不齐,文物腾退资金压力大、活化利用还需加强,有待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留住老街坊和老砖、老瓦、老物件、老风貌、老韵味。

    发布首批7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冀指出,随着西城区文物腾退工作深入推进,腾退后文物修缮工作全面展开,2019年新市区泰安里、护国观音寺、福州新馆文物修缮工程已完工,其中福州新馆已作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实现对社会公众开放,京报馆、云南新馆等7个文物修缮工程已经启动。

    他指出,西城区及时将经验成果转化为文物社会化利用的制度和模式。2019年初出台《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物建筑社会化利用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则和管理机制。

    他指出,此次发布7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计划正是基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成果上的新的探索。项目历史文化内涵价值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包括体现会馆及名人文化的歙县会馆和晋江会馆,体现商业文化的钱业同业公会、西单饭店旧址、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体现戏曲文化的梨园公会,体现北京城市近代发展进程的新市区泰安里。这7处文物建筑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彩故事,传递着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他强调,本次公开发布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旨在以开放的姿态,吸引有情怀、有专业、有实力的社会机构及民间资本参与到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中来,切实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同时,激发文物的生命活力,为公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把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以人民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推广开来。(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