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西城试点大部制改革显成效
  • 西城试点大部制改革显成效

    时间:2019-03-16 15:55: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16日电 “以前办申请,需要楼上、楼下跑好几回,这次一个窗口当天就全给办了,真是太高效了!”家住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三庙社区的林先生来到街道市民中心,很快办好社保重新申请,这让林先生有些喜出望外。

    作为大部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北京市西城区广内街道在全区率先落地大部制机构改革。街道将原先33个科室整合为“一委七办三中心”,破除了原来的科室分工过细的壁垒,逐渐显现出手续简化、服务优化等优势。其中,同百姓日常接触最多的“民生保障办公室”,逐步推进实现三个“统一”,统一办事窗口,实现一口受理;统一政策审核,提高办事效率;统一数据库,实现信息联通共享。在致力于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中所做出的改变尤为明显,成为努力破解服务群众、基层治理难题,拉近政府与百姓距离的重要纽带。

    少跑腿:200余项审批“一站式”办结

    “街道要眼睛向下,增强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办事”,是刚刚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对街道工作的要求。

    按照精简、效能、便民的原则,街道把原来“向上对口”的33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1+7+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让前来办事的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明白,清楚自己的事到底谁能管、能管好。

    “我们要求每一位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市民服务中心涵盖的200多项审批服务项目做到心中有数。”街道市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志怀介绍,如今,在人员配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街道将原先社保所、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大厅三合一为“市民中心”,实现一窗口办理,凡是涉及民生保障的办理事项,在这里都能实现“一站式”办结,真正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

    流程再造,为群众服务更高效

    以前,如果一户困难居民要办理两项或多项事务时,由于原审批科室按条线管理、在政策上互不联系,就会产生互相不了解、甚至审批条件相互制约,导致政策享受不能最大化。

    在此次机构综合设置改革中,街道将原有的民政科、住房保障科、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残联等民生保障部门,整合成立了民生保障办公室,由政策审核组统一进行政策审核,居民办理低保、医疗、军人登记等民生保障事务只需面对一个部门,提供一次基础信息,就能把要办的几个事项全办了。

    同时,科室整合还逐步推进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在今年进行居民低保核查的过程中,新整合的民生保障办公室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辖区848户,超过1000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变更核查,让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最大限度地保障政策落实到位,捍卫社会公平,使国家政策不再被“钻空子”。

    接诉即办,快速响应

    市民热线是群众诉求受理的平台,街道始终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效果的工作标准,提高群众诉求办理质量和效率。

    自今年1月1日,广内街道机构综合设置改革实施“通报问题快速响应机制”以来,街道共受理政府热线案件305件,办结287件,响应率100%,且投诉率逐月减少。

    随着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下沉,街道在实践中注重积累经验,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由各“大部”统一协调联动,每个“大办”确定一名副主任负责,一旦接到案件,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居民投诉,发挥“吹哨报到”机制作用,直接将问题传达到部里的相关负责人,坚持当日响应,三日处理的原则,进一步缩短响应流程,节省处理群众诉求时间,不让为难老百姓的问题“过夜”,保证热线办理效果。

    据悉,街道结合广内地区平房多、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发挥大部制改革带来的机制、资源、政策、人力优势,总结、研究解决办法,制作了《广内街道市民热线工作手册》,整理形成了与居民沟通政策、方法的口径库,做到“人人可办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