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第二届首都环境保护奖表彰会召开 192个集体和298名个人获表彰
  • 第二届首都环境保护奖表彰会召开 192个集体和298名个人获表彰

    时间:2018-11-16 07:20: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过去的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攻坚克难、铁腕治污,谱写了首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新篇章。

    为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日前北京市政府对在过去三年中涌现出的一批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授予北京市东城区环境保护局等192个单位“首都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吕小军等298名同志“首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称号。这些人之中,战斗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一线的工作者占到了一半以上。

    绿水青山镌刻着他们的奉献,蓝天白云见证着他们的忠诚。这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冲锋在前、攻坚克难,长期奋战在污染防治一线,成为守护北京蓝天碧水净土的“绿行侠”。

    他们,以深厚的民生情怀,夜以继日“超常规”地坚守,创新思路“超常规”攻坚,让北京的生态环境一步一步坚实地改善。

    过去三年,北京市进一步压煤、控车、治污、抑尘,圆满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的目标任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北京蓝”逐渐成为北京市新的名片。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从89.5微克每立方米降至58微克每立方米。

    自2013年入职以来,对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大气环境管理处谢金开来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数”,工作时间也是每小时看一次。她要看的是PM2.5及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其规律。

    在谢金开看来,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要求大气治理更加精细化。因此,需要了解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枯燥的数字积累背后串起的却是谢金开每天参与空气质量会商、解析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到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对空气质量特征和形势进行分析,为大气治理提供对策。她先后参与编制《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及年度分解方案、《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等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阶段性指导文件,并数年如一日地跟进措施落实。

    正是同谢金开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正在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凭借的正是对“北京蓝”的一种执着信念。

    中国海军后勤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助理员刘俊超同样凭着这样一种信念,率先圆满完成了一项理论上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海军驻京部队“清煤降氮”任务。

    在刘俊超拿到的“清煤降氮”任务单上,包括机关、科研院所、干休所、仓库以及小远散直单位,点多、线长、面广。尤其是燃气锅炉降氮改造属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技术难度大,但此时距离供暖季仅剩7个多月时间。

    接到任务后,刘俊超细化目标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不仅率先签订目标任务“军令状”,更是亲自制作“清煤降氮”工程项目进度明细表,将工作计划分解成13个具体环节,将任务细化到“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刘俊超不辱使命。在2017年冬季供暖开始前,所有改造项目按要求全部完成,运行状况良好,经受了供暖季实际运行的检验。

    “超常规”攻坚的还有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环保科陈延涛,仅仅在2017年一年,就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工作任务494家,疏解转移产业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因为协调疏解转移企业事项,打电话打到耳鸣的陈延涛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坦言:“我虽然很少晒蓝天,但别人晒蓝天我一定去点赞,这里面有我的一份贡献!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骄傲和自豪。”

    “治病”,贵在“对症下药”,治霾,犹如“织锦”,贵在每一针绣得准、绣得精。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科技治污、精准治污能力。

    设立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的单位之一,主持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完成了2017年北京市大气PM2.5精细化源解析,全链条支撑北京市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同时,推动“2+26”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出北京及周边地区PM2.5防治技术途径,为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圆满收官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近年来,北京市强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治理黑臭水体,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明显降低,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的稳步改善。2017年,全市完成了建成区57条黑臭水体治理,劣V类水质河道长度比上年下降5.2%。

    用脚步去丈量每一条河流,记录下的是责任、使命更是担当。北京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付朝臣先后执笔编写了《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和《北京市进一步聚焦攻坚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并积极推动方案落实。他组织各区水务局和相关单位攻克了规划选址难、征地拆迁难、项目落地难、施工进场难等制约瓶颈,陆续推动建成了清河第二、定福庄、稻香湖等一批生态再生水厂。使得全市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从2012年底的41座增加到67座、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398万立方米每日提高到672万立方米每日,提升了70%。2018年,北京市已经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在付朝臣眼里,污水处理不单单是一门严谨的学问,更是一份与时俱进的责任。

    责任与使命,光荣与梦想,一天一天守,一微克一微克抠,一个指标一个指标降,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制订印发《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基础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开始了土壤污染治理新征程;建立了环保督察机制,全面推进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建了环保警察队伍,实施了行刑衔接,强化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加强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主动作为,努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保率先突破。

    这一切缘于,他们深知一个“看得见”的蓝天,一抹清新的空气,关系着首都北京每一个百姓的福祉。

    他们,勇于担当、忠诚履职,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是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在深夜出行,与脏乱为战,四处奔波,查错纠弊,他们就是环境监察人。“治散煤”、“净四气、“降三尘”、“高污染退出行业企业专项执法”……这些是北京市大兴区环境监察支队的队员们在过去的日子里与环境污染打过的战役。经过他们的努力,2017年,北京市大兴区连续多月PM2.5浓度创历史同期新低。

    应该说,众多跟北京市大兴区环境保护监察支队队员一样的人们,用他们坚实的臂膀,扛下了北京市“保卫蓝天”这场硬仗,兑现了许给人民的承诺,让北京的蓝天重绽笑颜。

    “你好,这里是环保投诉举报中心,35号为您服务,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每天,随着北京市环境保护投诉举报电话咨询中心12369环保热线铃声的陆续响起,广大市民关心的环境问题和诉求在这里汇集。近3年来,北京市环境保护投诉举报电话咨询中心共受理、办理群众诉求6.1万件,解答咨询20余万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且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工作,征集重大环境污染线索,共办理有奖举报线索3000余条。

    谈到北京市通州区的机动车排放监管,所有人都会提到一个人,“老裴”,裴志鑫。不仅仅因为他是通州区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站的站长,更因为他是对机动车开始进行排放监管后的第一批从业者。在他的带领下,通州区各进京路口检查站持续保持重型柴油车排放监管高压态势,2017年全年累计核发环保凭证273万份,检查重型柴油车4.7671万辆,劝返排放不达标车辆8859辆、处罚7526辆。

    迎着朝阳与秋风,北京市东城区交管支队民警张建深入大街小巷,与排放超标机动车展开了一场“街道战”。作为一名交管执法民警,在日常工作中,张建积极发挥指导、协调、统筹、联络等职能作用,先后完成各阶段、多层面、不同规模的交通执法专项检查工作,积极响应“环保检测、交管查控”的检查机制,确保了环保与交管协调联配机制的高效运行。2017年,张建带领交管支队队员们,参与指导属地执勤大队开展联勤联动执法检查36次,纠正违法超标货运机动车1135辆。

    在监管成果的背后,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难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为了捍卫人民群众的环境“幸福感”、“获得感”,他们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他们,走街串巷,深入乡间,翻墙跃沟、查水看气,是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身边守护者和默默奉献者。

    他们虽然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有着高远的追求。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时村村委会胡松涛,为切实改善家乡的环境,深入一线,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拆除违建工作上狠抓落实。2017年疏解关停市场6个,大院64个,占地面积150799平方米,建筑面积172802平方米;组织清理“散乱污”企业41家。他全年清理垃圾120吨,对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积极推进煤改电工作,回收散煤38.33吨,参与煤改电改造工程260余户,实现全村无煤化。昔日脏乱差的市场、库房、大院,如今已成为便民停车场和街心绿地,成为村民消暑纳凉,日常健身的活动场所。

    作为基层工作者,胡松涛切实履行责任,用行动践行梦想。他走到哪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在哪里。

    近年来,北京市动员社会各界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正在打一场意义深远的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科教新闻部记者张航,用文字揭露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传递积极向上的环保正能量;他肩挑环境保护重任,用新闻的力量推动北京环境保护工作,以一支妙笔书写北京蓝天的美丽新篇章。

    张航从事环保宣传报道工作7年有余,他始终坚持“伴随式”采访,与环保执法队员一起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将新闻现场第一时间传达出去,让公众对环保工作有更清晰直观的了解,坚持最真实、最及时的新闻报道。”这是张航的职业信条。

    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活跃着一只绿色啄木鸟,走大街串小巷,用心守护城市风景线。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的创立人王涛,从发起禁痰行动开始,再到投身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河湖清理等生态环境领域,王涛以最朴素的情感和炽烈的热情,守护自己的家园,将绿色带给更多人。

    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由王涛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人,诞生于西城、活跃在北京、辐射于全国,并走向世界。环保公益阵营不断扩大的绿色啄木鸟,从更多方面改善城市的环境,推动人们的绿色生活,为保护城市森林的健康,贡献着啄木鸟们“笃笃有声”的力量。

    59岁的贺玉凤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庆人。20多年来,贺玉凤在延庆妫河两岸义务捡拾了数十万计的塑料瓶、塑料袋、快餐盒等白色垃圾。

    面对亲人的反对和周围人的“白眼”,贺玉凤坚定地回答:“我捡起的不是垃圾,是美德!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本事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捡捡垃圾,为环保做一点贡献,我很快乐,也很知足。”

    如今家人包括孙儿都参与了她的志愿环保活动,她还组织了有百余人参与的“夕阳传递”环保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妫河两岸、各大景区、冬奥会赛场等地开展志愿环保活动。

    结语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生态文明建设者的担当和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使命。2017年金秋,北京城市新总规正式发布。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如今,千千万万个生态文明建设者,跟他们一样,以一股韧劲、冲劲、守护一方蓝天碧水和净土!千千万万个生态文明建设者,以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指引,上下奋力求解“大城市病”、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

    今天,他们依然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他们和他们的“战友”躬身前行的背影深刻地诠释着生态文明建设者所具有的那份勇气、干劲、智慧和毅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