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 《茶馆》演至700场 北京人艺觅“传承”之路
  • 《茶馆》演至700场 北京人艺觅“传承”之路

    时间:2018-06-20 22: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高凯)16日晚,随着大幕的再一次落下,老舍的《茶馆》在北京人艺完成了第700场演出,一样的谦逊谢幕,一样的掌声不息,《茶馆》早已缔造了一个中国话剧舞台上的历史和传奇。

    近年来,《茶馆》的演出屡次成为热点,一票难求的场面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每一轮“《茶馆》开票,观众提早排长队”已经成为一个“循环新闻”。2018年这一轮亦是如此。

    16日晚,700场纪念演出之前,北京人艺在排练厅举办了简单而热闹的庆祝活动。

    已经上好妆,准备再次以“王利发”身份登台的梁冠华直言,《茶馆》这么“火”,首先是老先生们给搭起的高塔在前,“他们的艺术造诣、艺术心血,都在其中,《茶馆》是一个传奇经典,我们从他们手中一点一点接过来,丝毫不敢怠慢。传承经典不是一下子的,我们是从这十几年中一点一点磨出来的。直到今天仍然觉得有很多可以去不断挖掘的地方。”

    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加之老舍先生塑造的鲜活人物和人物的语言,让这部作品与剧中人“活”在了舞台上。

    老舍的剧本,焦菊隐、夏淳的创造,再加上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童超、童弟、胡宗温、黄宗洛、林连昆、牛星丽等一批艺术家的创造,塑造了第一代《茶馆》的辉煌。

    到了第二版《茶馆》,林兆华担任复排艺术指导,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吴刚、冯远征等,当年的新一代演员接过了老一代手中的经典。

    在扮演“常四爷”的濮存昕看来,人艺的传统就是靠剧目去传承的,而经典的剧目是要靠观众的口碑去检验,“我们刚开始演的时候,大家评价,‘拿下来了,不易。’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去靠近经典,跟上经典的脚步。”

    从扮演“秦二爷”到兼任《茶馆》复排执行艺术指导,杨立新认为,“《茶馆》戏扎实,人物扎实,再加上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共同成就了这部经典。如今的传承中,随着演员距离时代越来越远,更要从剧本的源头去下功夫。”

    事实上,近来人们在追捧《茶馆》的同时,一个问题也逐渐显现,未来的《茶馆》属于谁?年轻演员可接得住?即便接得住,离开了当下的口碑阵容,观众会否继续认可?

    近几年,尽管有雷佳、闫锐、班赞、韩清等一批青年演员不断加入到《茶馆》剧组,但真正能担纲的班底尚未显现。

    对此,梁冠华说,“年轻演员加入经典剧组,‘长功’明显”,然而他也坦言,“眼下能全接住的,真的还没有”,这位被认为成功传承老一辈人物,并已于其中有自身创作的著名演员表示,“我相信经典会得以传承,会在台上期盼着那一天。”

    作为一部传世经典,《茶馆》中没有“小角色”,每一个出场人物、一句台词都承担着其应该承担的舞台意义。当下版本中饰演“黄胖子”和“老陈”的班赞是北京人艺当下年轻演员中的主力,他坦言,“前两年刚接过‘黄胖子’,我真的演到哭。感觉自己拿不下来,着急,前辈老先生真的在舞台上达到了完美的状态,我们得一点一点去领悟。”

    2017年,北京人艺开办的剧本朗读活动意在展示和提升北京人艺青年演员的台词实力,今年开始,这一活动触及《哗变》《日出》等经典剧目,正是为了让更多年轻演员触碰经典,尝试着去承担这些作品长久以来积累的厚重。

    韩清目前《茶馆》剧组中饰演“王小花”“康大力”,尽管台词不多,她却觉得受益良多,“在前辈演员身上,时刻感受到戏比天大,当你真的把自己完全交给舞台,一句台词足以影响一生。那些是已经渗透在这个戏当中的,人们经常说的,属于北京人艺的东西。”

    当天演出前的简短庆祝中,《茶馆》剧组给出的祝愿是,期待《茶馆》的下一个700场。(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