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旅游经济 > 假期儿童意外伤害频发 儿科医生“出山”分享案例
  • 假期儿童意外伤害频发 儿科医生“出山”分享案例

    时间:2018-08-16 18:3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大多数意外伤害可以避免

    假期儿童意外伤害频发 儿科医生紧急“出山”分享案例

    暑假期间的每周三中午12点,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儿科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都会出现医生手把手教孩子的场面。有时是医生们拿着一个医用假人当场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有时是把红绿灯、斑马线和交警全都拉进医院,现场演示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产生的后果。

    7、8两个月的每周三中午,一系列以意外伤害预防为主题的体验课在儿科医院进行,体验课堂共开设了8期医学科普课,主题为“爱护小小生命树”“超人不会飞”“你盲我不盲”“让人窒息的‘美食’”“看不见的水怪”“绷带君的妙用”等,“老师”是儿科医院的医生,学生则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报名的小朋友。

    医学科普体验营挑选对意外伤害不了解、又愿意自己成长且帮助他人的孩子

    数据表明,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假期儿童安全的“杀手”。今年寒假期间,儿科医院接到的急诊伤害病例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24.1%,其中因危重症多发伤而收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患儿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7例;6月30日、7月1日,暑假伊始的两天,儿童意外伤害急诊外科和急诊骨科就诊患儿已有242例。

    寒假期间,14岁的果果骑电瓶车不慎被大卡车撞伤,造成颅脑、肺、肝以及右肾等多部位损伤;13岁的加加不慎自6楼跌落造成严重的脊柱损伤。暑假伊始的两天时间里,有一个孩子的头不慎卷入工地运转的电风扇,导致开放性重症颅脑损伤;发生跌落或高空坠落15例;5例交通意外伤,此外,还有骨折、头部外伤、脊柱损伤、实质脏器损伤等。

    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54194名0岁~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死亡。2010~2015年6年间,伤害一直是我国0岁~19岁青少年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平均每10个死者中,有4.5人因伤害而死亡。在0岁~19岁青少年儿童中,1岁~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占比最高。报告显示,2010~2013年间,青少年儿童门急诊病例呈上升趋势,但从2013~2015年开始出现小幅下降。

    全国数据的下降,但上海的数据没有降低。

    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承担着上海主要的儿童创伤救治工作,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贡海蓉发现,送到儿科医院的危重创伤患者反而增多了。她介绍,儿科医院仅2018年1月~3月的急诊伤害病例就达到12341例,较2017年同期增高24.1%,其间有90余例患儿进入急诊抢救室抢救。

    暑假前夕,儿科医院启动了“儿童无伤害日”主题行动,将7月第一周的周三定为“儿童无伤害日”,并同时开启儿科医院梦想医学院之医学科普体验营。

    “通过医院自己的‘布谷鸟儿科医生工作室’微信公号发通知,几天时间有200多个家庭报名。”儿科医院社工部医务社工简杜莹告诉记者,体验营总共只有25个名额,医院方面对学员的选拔要求相当复杂:首先,要确保两个月内8次上课都能参加;其次,要求孩子写一封书面申请,看看孩子是否有“自己成长且帮助他人”的意愿;最后要给孩子做一份意外伤害知识调查表,挑选得分低的孩子。

    “希望找到那些对意外伤害并不太了解,但能够跟身边孩子、家长分享所学所得的孩子,扩大影响力。”简杜莹说。

    大部分意外伤害可以避免

    医生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如果给孩子们定期开课,需要抽空做PPT、找案例、讲故事,还要定时到门诊大厅与孩子们打交道。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下,科普体验课程到底是怎么开起来的?

    “每天看到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真想有个机会跟家长、孩子们聊聊,其实大部分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伤害预防。”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成员、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继翠介绍,意外伤害是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很多,包括跌落伤、高坠伤、烫伤、动物咬伤、溺水、误吞异物等。

    以高坠伤为例,郑继翠说,家长重视些,家里使用窗台栏杆、窗户限位器等,花很少的钱,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高坠。有个两岁多的孩子,被父母独自留在家里睡午觉,醒来后自行爬上窗台掉了下去,“睡前妈妈在,睡着后妈妈去买菜了。如果家里窗户装个栏杆、限位器,孩子都不至于从高空跌落。”

    高坠伤轻重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从高空坠落,中途被树枝或者挡雨板稍微挡一下,便能保住性命;有的孩子哪怕只从2楼坠落,如果面部朝下或者头部着地,都有可能致命,“不能靠树枝啊,得靠家长自己防范。”

    科普体验营不仅要求孩子参与,每周完成作业、回家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还需要家长全程陪同旁听。记者在课程现场注意到,每一个学员家长在课堂上都没有摆弄手机,全程认真听讲。

    再比如交通意外伤害,明明一个儿童安全座椅就能避免的伤害,医院里还是频频接到相关的病例。有人会在行车过程中由系着安全带的老人抱着小婴儿睡觉,一个急刹孩子就被甩出窗外;有人会把婴儿连同婴儿背包带一起挂在车前坐背面,遇到事故造成孩子颅脑损伤;还有六七岁的孩子不使用安全座椅直接系成人安全带,把肩部位置的安全带挪至腹部使用,结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引起腹腔脏器损伤,肠穿孔、肠息膜撕裂等。

    郑继翠告诉记者,以上这些,只要家长重视、孩子知道,都可以避免。

    医生的很多建议,连家长都“闻所未闻”。

    “相比吞了一枚硬币下肚,如果孩子吞了一枚同样大小、甚至更小的纽扣电池下肚,则更应该马上送医。前者还能稍微拖拖,后者要立刻、马上到医院取出。”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伟明的课程,多次引起在场家长和小学员的唏嘘,“纽扣电池可以腐蚀人体器官,一定要立刻取出。”

    陈伟明告诉记者,临床中,儿童容易吞食降血压药片、精神类药物等,还出现过误食烧碱腐蚀孩子食管的案例,“有的家长把烧碱倒在可乐瓶里保存,孩子误食。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真有这样的家长。”

    情绪问题成为儿童意外伤害新“动向”

    记者注意到,除了吞食异物、交通意外、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案例,儿科医院近年来也发现了因儿童情绪发泄不当而引发的意外伤害事件,并且有增多的趋势。

    “很多孩子情绪压抑,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现象。”简杜莹说,今年的科普营专门加入了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的课程,让小学员们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些家长总跟男孩说,男孩不能哭,要忍着。这是不对的,男孩也需要情绪发泄的渠道。”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高鸿云的课上,很多家长在讲台下认真做着记录。记者注意到,每周三中午12点的门诊大厅,会有一大群临时带孩子看病的家长也聚集起来,他们或用手机拍下医生讲课的PPT,或随手拿纸笔站着进行记录。高鸿云说,一些孩子会在生气的情况下拿东西砸人、打人、撞墙、划伤自己等,有的甚至被学校勒令退学,这些孩子被父母带到儿科医院的心理门诊后,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高鸿云说,这种情绪控制不当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告诉孩子,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学会用恰当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课堂上,高鸿云让孩子们识别各种不同的情绪,并说出每个人表达情绪的办法,孩子们非常积极参与互动,例如伤心时可以玩游戏、看书、找朋友倾诉、找家长倾诉。

    高鸿云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在家里设置一个“生气角”,里面放上靠垫、沙袋等不易伤人的发泄物,让孩子在情绪失控时可以去发泄。这样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更不会破坏财物。她特别建议,“生气角”也同样适用于家长。“孩子的情绪问题,背后是整个家庭的情绪管理,所以要治疗需要全家一起来。”她发现,很多家长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生起气来直接动手打孩子,“打孩子的时候感觉心里舒服了、爽了,打完以后后悔万分。”这种时候,她建议家长“立正,向后转,向前走”,远离生气之地,然后走到家里的“生气角”自我调整一会儿。家长对情绪的合理管控可以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也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