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旅游经济 > 海南白沙:要让镌刻着黎族文化的骨簪“满血复活”
  • 海南白沙:要让镌刻着黎族文化的骨簪“满血复活”

    时间:2019-10-15 19:23: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

    簪是东方古典美的一种载体。在我国,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一般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制作簪的材料多种多样,而用骨头制簪的方法,则是一种古老的技艺。

     

     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展示台中的骨簪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中,几支做工精致的骨簪静静地躺在展示台中,错落有致的纹理记录着白沙黎族同胞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骨簪是黎族妇女用于佩戴的一种精致、美观、珍贵的头饰,常常出现在黎族姑娘的陪嫁、黎族同胞走亲访友或是黎族的喜庆节日中。

    白沙县文化馆中现存的骨簪是由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从黎族人民家中收集而来,其制作技艺一般是由父传子,代代延续。过去,骨簪盛行于白沙,但随着社会商品多样化的发展,如今鲜有人佩戴骨簪,甚至在黎族人民家中也少有骨簪这一饰品,遇上重要的节日活动,一般也以银饰装扮。

    琳琅满目的商品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却给传统的技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让原本代代相传的骨簪技艺几近消失。2005年,黎族骨簪技艺入选第一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项深藏在黎族文化中的传统技艺才逐渐回归人们视野。

     

     王启敏在制作骨簪

    王启敏是一名地道的白沙人,从1993年便开始与骨簪结下“缘分”,2014年被评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骨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骨头簪的传承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目前白沙有骨簪在售卖,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做工上不够精细,连传统的花纹图案也随意进行更改,想要人们真正了解骨簪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王启敏沉重地说道。

    由于骨簪制作工序复杂,所以制作周期较长。目前,借助一些破骨器械的功能,骨簪的材料配制已大大降低难度,但花纹的设计、雕刻等,由于每条骨头的尺寸、曲度、厚薄皆不相同,所以无法进行机械化的加工生产。从骨材的选取开始到最后为骨簪配上红线和珠子,一支完整的骨簪大约要历时两个月才能完成。然而,一支普通的骨簪目前市场售价不过两三百元,手工较好、较为精美细致的骨簪售价最多不过一千元。时间、精力的付出和得到的收益不成比例,学习骨簪技艺的人就越来越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白沙黎族骨簪,保留下这份弥足珍贵的传统技艺,近几年,白沙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并出台《白沙黎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骨簪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各乡镇定期指定人员学习骨簪的制作技艺,定期开展骨簪制作培训班,并通过各大平台为骨簪文化进行宣传,为骨簪的销售开辟渠道。

    据了解,目前白沙有10人左右掌握传统骨簪制作技艺。2016年,南开乡牙佬村的符明庄被评为白沙县级黎族骨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在,除了符明庄自己在制作、售卖骨簪,白沙文化馆还会不定期聘请符明庄给各乡镇学习骨簪制作技艺的学徒和贫困户进行培训指导。“骨簪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越来越多人找我买骨簪,收益也越来越好,相信白沙骨簪肯定会比以前更出名。”符明庄充满期待地说。(熊文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