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互联网新闻 > 科技向善时代,直播能为公益带来什么?
  • 科技向善时代,直播能为公益带来什么?

    时间:2019-06-16  来源:科技唆麻公众号  作者:

    腾讯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科技唆麻(ID:techsuoma),作者:科技唆麻,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在被誉为“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的《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中,尼尔·波兹曼提出:“每一种技术都既是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

    尽管这本出版于1992年的著作并未瞄准互联网,但却早早地预言了如今技术创新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正以不断加深的垄断程度试图主导社会生活。

    这一趋势也正在被互联网企业加以重视。早在2017年,腾讯内部就提出了"Tech for Social Good"。去年初,腾讯正式将这一理念定调为“科技向善”,开启了行业对于技术副作用的反思。

    所以何为科技向善,字面似乎并不难懂:善用科技造福人类的同时,努力用科技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但纵观整个互联网行业,不仅是在Google将曾经“不作恶”变成过去式以后,将如此取向鲜明的价值观融入愿景的腾讯显得颇为特立独行;而且外界对于腾讯会如何将如此宏大的命题,与自家庞大的业务线加以结合,亦有着一窥其决心的意图。

    6月12日,腾讯NOW直播与腾讯公益就联手完成了一次科技向善的落地——“百位公益主播计划”。在历经一个月的筛选后,NOW直播平台的111位青年主播在昨天启动首次公益直播,为10个公益项目进行筹款。

    直播过程中,直播间右上角将出现“公益爱心箱”,用户可以直接跳转至该项目在腾讯公益的募捐页面进行捐赠;同时,NOW直播也统一关闭了对公益主播的打赏入口,以保证爱心能实实在在地传达到被捐助者。

    基于科技向善的理念,其实能够看出腾讯在其中的思考:即如何利用好聚集起的流量,为直播实现正面引导。要实现这一目标,背后其实有着诸多的先决条件与自我变革。

    互联网+公益的思想流变

    以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本质而言,与公益的结合自然顺理成章,但尽管如此互联网+公益的思想在过去十余年的进程中依然发生着流变。

    梳理腾讯公益的思路,则可以将“公益2.0”与“科技向善”看做两个关键拐点。

    所谓“公益2.0”,提出于2010年,背后的理念则是源于Web1.0向Web2.0迈进的过程中,信息的去中心化趋势。

    比如,在当时腾讯依托QQ不仅实现了地震消息的及时推送,更通过专题页、爱心图标、QQ空间游戏机制等方式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全民参与公益的积极性。

    彼时的技术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市场乐观地认为只要技术不断精进,便能解决一切问题。

    从2018年开始,腾讯便开始了科技向善。高管更在各种场合轮番提及,在去年5月23日于巴黎召开的"Tech for Good Summit"上,更把“科技向善”推向海外。

    今年3月,马化腾更以一份《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把科技向善带到两会。

    不难看出,相较而言科技向善开始正视技术本身。比如其中一个关键词是“理性公益”。

    科技唆麻举个例子,腾讯公益曾在去年上线了一个名叫“冷静器”的功能。用户在捐赠前,会以弹窗的形式向用户展示“透明度提示”,让用户了解这一公益项目的立项时间、执行情况等。用户只有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继续捐款操作。

    科技唆麻认为,这背后的考量其实是,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难以持久。只有发自内心从理性角度与公益行为产生了共情,才有可能将一次性行为转化为持久习惯。

    这便是“科技向善”的一次很好诠释:不刻意通过技术手段激发用户冲动提升捐款数字与速度,而是将理性交还与用户,保持一份善意。

    此外,腾讯不仅在内部推出了未成年人成长守护平台、腾讯视频护眼实验室、DataVisor、腾讯《较真》辟谣平台,还主导了快手未成年人全方位保护体系、美团青山计划等产品。

    而在今年的第二届科技向善论坛上,腾讯更开始将“产业互联网”的思维融入其中,号召从业者们在用技术、用商业化的思维去做产品的时候,也能够建立一个向善的理念,共同用技术造福人类和全社会。

    换言之,腾讯的科技向善,至少能找到两条轴:从内部产品到合作伙伴;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