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新闻 > 科技博览 > “盖娅假说”之父:超智能赛博格将成人类最终救赎
  • “盖娅假说”之父:超智能赛博格将成人类最终救赎

    时间:2019-07-10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作者: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作者重新评价了这位独立科学家一系列极具开创性意义的作品。

    《新星世: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

    ( Novacene: The Coming Age of Hyperintelligence)

    James Lovelock Allen Lane (2019)

    只要提到独立科学家James Lovelock,就不得不提一个宏大的概念——“盖娅”(Gaia)。《牛津英语词典》对盖娅的定义是:“全球生态系统,其运作机制被认为类似一个巨大的自调节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生命体一起定义并维持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续的条件。”词典还指出,James Lovelock在1972年首次以这一方式使用了这个术语(盖娅在古希腊语中是“地球”的意思)。

    James Lovelock(詹姆斯·拉伍洛克)认为人工智能将拯救地球。

    James Lovelock(詹姆斯·拉伍洛克)认为人工智能将拯救地球。

    今年7月26日,Lovelock将迎来他的百岁生日;翻开他漫长的事业履历,随处可见他的灵光之作。他单独写给《自然》的第一封来信是关于给培养皿做标记的蜡笔配方,这篇文章于1945年发表。不过,与一般科学家稍显不同的是,他选择书籍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由他本人撰写或与人合写的著述已有十余本,他的最新作品《新星世》已于不久前出版。

    正如《新星世》的前言所介绍的那样,1974年Lovelock被提名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时,列出来的他的研究涉及“呼吸道感染、空气消毒、凝血、活细胞冷冻、人工授精和气相色谱法等等”。这里的“等等”主要指的是他对气候科学和地外生命存在可能性的探索。盖娅的故事要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个问题说起。当时,Lovelock还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顾问,NASA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判断一个星球,譬如火星,是否存在生命?

    后来,Lovelock和微生物学家Lynn Margulis就这一话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74年,两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地球大气“不只是一个孕育生命的环境,而是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J。 E。 Lovelock and L。 Margulis Tellus 26, 2–10; 1974)。地球大气含有氧气和甲烷,这些活性气体会不断更新。这种不平衡态会辐射出红外信号,Lovelock后来将其称为“永不停歇的生命乐章”,“任何有接收器的人,即使在太阳系外也能听见”。因此,NASA问题的答案已经写在了静态的火星大气中——火星大气几乎完全由二氧化碳这种非活性气体所组成。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由此拉开帷幕。面对偶尔带有轻蔑性的批评,Lovelock将地球重新定义为一个事实上的超级有机体。他在盖娅理论中指出,在之前38亿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物圈出现了一种整体性反馈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让生命形式对大气温度以及组成大气的气体比例进行调节,从而支持生命的繁衍。地球系统科学已经被牢牢地确定为我们理解地球的宝贵理论框架,而这个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正因为某个物种的肆意妄为变得脆弱不堪。他的同事和合著者虽然意识到了争议仍在继续发酵,但他们都愿意为Lovelock和Margulis的观点的重要性做背书。

    交织的演化

    埃克塞特大学的海洋和大气科学家Andrew Watson说:“海洋和大气与生物圈存在深度交织的关系,而且应从一个耦合系统的角度去理解,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地球科学家Lee Kump说得更加干脆:“Lovelock让我们认识到达尔文只说对了一半。”他说:“生命随环境变化而演化,而环境也随生物学变化而演变。”虽然Lovelock早在几十年前就与多所大学终止了正式关系,但是从NASA到伦敦地质学会的各种机构纷纷授予他荣誉学位和奖项。

    盖娅系列的第一部是1979年发表的《盖娅:地球生命的新视野》(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此后,每本新作都比上一本更有说服力,探讨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盖娅假说,到后来直接的盖娅,再到生物圈或人类所面临的风险。该系列包括趣味性很强的个人自传《向盖娅致敬》(Homage to Gaia,2000);对气候灾难提出厉声警告的《盖娅的复仇》(The Revenge of Gaia,2006)和《正在消失的盖娅》(The Vanishing Face of Gaia,2009);以及读来不那么像末日启示录的《通往未来的艰难旅程》(A Rough Ride to the Future,2014)。

    James Lovelock,摄于1989年。

    James Lovelock,摄于1989年。

    《新星世》抓住人类的最后一线希望,进而提出了一个新的宏大想法。原来,盖娅最后可能会被奇点拯救。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全面取代——虽然让许多灾难预言家惊恐不已——将是我们最后的救赎。Lovelock指出,自我改造能力不断强大、靠心灵感应共享意识的赛博格(Cyborg)将会发现自己和生物体无异,也会是气候变化的牺牲品。赛博格会认识到地球的恒温系统,也就是地球的控制系统,正是盖娅自己。通过与盖娅合作,赛博格将拯救幸存下来的活体组织和本族同胞。自此,地球将从非正式命名的“人类世”迈入“新星世”——一个Lovelock自创的新地质时代。

    Lovelock很欢迎新星世的到来。他写道:“无论我们给地球造成了多少伤害,我们还来得及以赛博格父母和助产士的双重身份完成自我救赎。”不过,他看待这种救亡的眼光更加长远。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真实威胁,但随着太阳慢慢以更加剧烈的方式不断变大,几十亿年后的地球将被“巨大热浪”无情吞没。

    虽然《新星世》由Lovelock与记者Bryan Appleyard合著,但读来依然是原汁原味的Lovelock风格。从他提笔的那一天开始,无论他要叙述的内容是多么艰深,他的论点是多么复杂,Lovelock始终能让人信服。在他的处女作《盖娅》中,他用短短两句话就自然绕开了演化中的根本障碍(从有机化学到一个能生能灭、能排泄能复制的有机体是如何发生的),他是这么写的:“生命因此成了几乎绝无可能发生的事,同时又有着几乎无限发生的可能。然后,它真的发生了。”在我看来,这是对简明、凝炼的最佳诠释。

    Lovelock在《盖娅时代》(The Ages of Gaia,1988)中的重述则更加丰富和切题。他在书中回答了一个难解的问题:生命是如何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他写道,生命“与地球共同演化,如同一个深度耦合系统,向更有利于生存的方向演化。就好像一位从来不会偷税漏税,但也绝不错过任何可趁之机的老练会计。”这种天才隐喻在他的作品中俯拾皆是。几页之后,他提醒我们盖娅的年龄是“时间的四分之一。她的年龄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她出生的时间里,无知是一片海洋,知识的疆域仅限于星星点点的小岛,对小岛的占有产生了一种虚假的确定性”。

    Lovelock的盖娅理论只是他从不墨守成规的一个方面。他大力支持发展核电,惹恼了不少环保主义者。他出生于贵格会教徒家庭,1940年,他以良心为由拒服兵役,后来又改变主意,在1944准备入伍(但伦敦的国家医学研究所认为他留在实验室的用处更大)。后来,他成了英国国防部安全服务处的一名顾问。他拥有一系列发明,其中之一便是电子俘获检测器,它非常灵敏,能识别出极难发现的微小污染物痕迹,如杀虫剂和氯氟烃。Rachel Carson正是因为这些杀虫剂写下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而氯氟烃后来也被认为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在《新星世》中,他戏称自己是将直觉置于理性之上的工程师。

    最后,Lovelock甚至还为“人类世”说了一点好话,虽然人类世见证了自然资源的退化以及同人类一道演化的野生生物的毁灭。他“为我们对世界和宇宙的飞跃性认识而欢呼”,更为数字革命终将“赋能演化”而狂喜。他说得对吗?我们中的一些人或许能活到答案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现在,如果你想感受一下两足动物身上的超智能,《新星世》是个不错的开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