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文化教育 > 每个80后的童年里 都有这本被老师没收的漫画
  • 每个80后的童年里 都有这本被老师没收的漫画

    时间:2020-03-20 12:26:39  来源:  作者:

    《大大可笑糖》系列作品之一。

    《大大可笑糖》系列作品之一。

    1998年《幽默大师》封面

    1998年《幽默大师》封面

    浙江在线3月20日讯在知乎上有个提问,如何评价我国漫画类著名期刊《幽默大师》?来品品这些回答——

    我的早饭钱全买了漫画,要不是被老师没收了几册,肯定有一百册了呢;

    当年,谁要想问我借《幽默大师》,我简直骄傲得像个小公举;

    我很幸运,第100期幽默大师,一直都留着……

    对了,还有记者的同事芝麻酱,一个天天跟科学家打交道,看上去就读书很好人很乖的女孩,也跑来跟我讲:“小学一二年级吧,有天中午,我在舅舅房间里找到一摞《幽默大师》,马上就装病给我妈打电话,说下午不能去学校了……”

    跟《山海经》一样,这也是一本曾经全国发行量极高的浙籍杂志。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一本被老师没收过的《幽默大师》?

    请来漫画界三大泰斗当顾问

    《幽默大师》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办的,创刊于1985年,面向全国发行。上世纪90年代初,最高发行量达50万册。

    朱卫国在创刊时就过去了,从小编一直做到主编,呆了20年后才离开杂志社。

    创刊之初,《幽默大师》请到了三位顶级大咖顾问,一位是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的华君武,一位是曾任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的廖冰兄,还有一位是执导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片,获国际动画学会终身成就奖的特伟。

    朱卫国还记得,杂志社曾在上世纪80年代搞过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全国首届幽默画大赛,请来这三位泰斗,还有其他漫画名家来当评委,获奖作品改编成小品、相声,搞了台专题晚会《幽默90分》,在央视播出。

    “当时评奖在北京的前门饭店,那天空调坏了,吹出来的是热风,华老热得不行,自嘲变成烤鸭了。丁聪那段养生名言‘一不运动,二要喝酒,三是专吃大肥肉’也是那回第一次讲的,后来又讲过几次。”

    朱卫国说,因为幽默的特色,这几位老前辈都非常关注这本杂志。“同时代的漫画杂志,只有我们一家是走纯幽默路线的,其他有的是走讽刺类漫画,有的是走故事类漫画。这是国内第一本幽默画刊。”

    说起当年供稿的漫画家,朱卫国报出一串名字:王晓明、郑凯军(画了《寅次郎的故事》)、朱森林等等,不少青年漫画作者,比如刘飒、陈乐(猫小乐)第一次发表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在《幽默大师》上。

    今年64岁的职业漫画家朱森林,是天津人,电话里讲着讲着,就拿相声来打比方了,“郭德纲为什么好听,笑点密集啊。我给《幽默大师》画画,每三格就要有个小笑料,每五幅就要有个大笑料。”

    你有没有每期都找“朱大大”

    跟很多老牌杂志一样,《幽默大师》也走过了季刊(1985年)——双月刊(1986年至2000年)——月刊(2001年至2007年)——半月刊(2007年至今,中间换成小开本)的变迁之路,2010年前后,在日漫类杂志以及同类刊物的冲击下,发行受到影响。如今的《幽默大师》是面向小学生的校园读物。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幽默大师》就进入花里胡哨的封面时代。哪怕在公交车上,瞄到路边的书报亭,你也能迅速地根据醒目的封面和很跳的颜色分辨出,是不是新一期又上了。

    记者在杂志社大致翻了各时期的《幽默大师》。第一期上的《小贝蒂》,是连载时间最长的作品了,一直画到2011年。作者王晓明曾任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还获得过国际安徒生提名奖。

    朱森林的《大大可笑糖》也连载了20多年。每期一幅画,铺满整整一页。读者们就在这密密麻麻的人群缝隙中寻找笑点,一看就能看半小时。看完了,过几天拿起来再看看,咦,又发现一个笑点。

    当年还有很多读者热衷在里头找“爆炸头朱大大”本尊。提到这个,朱森林哈哈哈地笑了:“杂志上也没有提示,不知道读者是怎么发现我把自己画在里面的?”个别有几期,爆炸头没出现,读者还会写信来问,“朱大大是不是闯了祸,蹲监狱去了”。

    从最早的《葫芦头》,到同期的《大鼻子情圣》《大大可笑糖》,再到《芭芭拉小姐》,闷头创作的朱森林,并不知道自己圈了那么多的粉,直到近年开了微博,才跟曾经的小读者对上话。

    几天前,朱森林发了张《大大可笑糖》的老作品,配文“谁来给这么天真的孩子们填上口罩”。一天后,就有网友发了新P的图“嘻嘻嘻安排上啦!”

    “这些孩子很有意思,有的会把我的作品做成动图发给我,有的会打钱要买我的水墨画,选哪幅说要慢慢挑,让我别急。”朱森林说,时隔20多年姗姗来迟的互动让他很有感触,想到自己的画曾经陪着很多孩子度过了漫长的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就觉得在画桌前的苦熬很有价值。

    里面学来的梗有人用了三年

    在《幽默大师》最辉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朱卫国说,国内市面上所有其他的漫画杂志发行量加起来,都没有它一家来得高。

    像台湾的漫画家,“乌龙院院长”敖幼祥,很多大陆读者第一次看到他的漫画,就是在《幽默大师》上,连载的是《龟兔赛跑的100种结果》和《快乐营》,四格条漫让读者觉得非常新鲜。

    当时,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一部接着一部拍,杂志也适时推出了《幽默三国》《幽默水浒》,把三国水浒里的人物拿来一锅乱炖。这个系列学生们特别喜欢,可家长们却头痛得要命——电视剧正放着,孩子会突然跳出来说,这个人我知道,他后来怎么怎么了……喜滋滋地看父母一脸噎住的无奈表情。

    一个网友故事都忘了,只记得里面吕布说的一句梗“开什么西伯利亚玩笑”——“这个梗,我用了一初中。”

    “这本杂志是被老师家长认定为闲书的。”朱卫国说,但是学校里很少有孩子不看这本杂志的,很多课本乱画族也会给杂志的互动栏目《开心八宝粥》寄来他们的最初漫画创作。

    《搭错线》系列也有一大批拥趸,当时最火的电影《天下无贼》《警察故事》《超人》,以另一种漫画形式来编绘呈现。套一个时下的概念,这算是最早的同人影改漫了吧。

    你家里还藏着一摞《幽默大师》吗?翻翻它,瞬间会想起很多很多。唉,时光真的走得太快了。

    关键词:幽默大师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