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文化教育 > 暑期老师都在忙什么?三尺讲台外,执着是他们的最美底色
  • 暑期老师都在忙什么?三尺讲台外,执着是他们的最美底色

    时间:2019-08-31 18:48:4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老师经常被比作园丁,那是人们在赞誉其辛勤育人的品格。不过,现在教师们的长假,也着实令不少人“眼红”。绿树荫浓夏日长,暑假里老师们都去哪儿了?又都在忙些什么?人民网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小学教师,发现老师们在假期也很难闲下来,他们利用假期关注社会,深入基层,不忘初心、潜心育人,身体力行做新时代的引路人,用执着和热忱谱写出动人的时代篇章。

    于萌、李京:教书是责任,是对学生的承诺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结束后,由北京景山学校金帆舞蹈团35名小学生带来的京剧节目《刀马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节目获得了圆满成功。作为演出人员中唯一一个平均年龄最小的非专业团队,几十天的时间里,这些“身高一米二五”的小学生们接受了不下十次的节目审核,进行上百次节目排演与修改,最终以零失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于萌在指导学生舞蹈动作

    “那段时间真的让人很难忘。”作为孩子们舞蹈老师的于萌,再谈起那段经历依然是感慨万分,“第一次审核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是没有正式登过台的,其中最小的只有二年级,上台前孩子们都特别紧张。我其实也很紧张,但不能挂到脸上,让孩子们看出来。我告诉自己,再着急也要把心沉下来。”

    谈起演出任务面临的最大挑战,于萌戏称“又当老师,又当家长”。“我们三个老师舞蹈排练间隙除了要给个别动作还有问题的孩子做指导,仨人都是‘多面手’、‘百宝箱’,随身包里都带着针线、胶水和修理工具。修补道具、演出服那都是一把好手。孩子们休息了,我们还要一起研究节目动作的编排和改进。但当‘家长’可能还要更操心一些,团里很多孩子们还小,生活还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孩子生病了,吃不吃药、吃什么药,我们都要电话征求家长同意。累是累了点,但这是我们必须负起的责任。”

    为了引导孩子学会兼顾学习和舞蹈排练,预防孩子们因排练把学习抛到脑后,于萌经常要组织孩子们总结时间利用的方法,培养他们管理时间的能力并分析谁的方法更好。“练舞蹈不能耽误文化课,这是底线,非常重要。”谈起这个,于萌在整个交流过程中首次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于萌和学生在校园中漫步

    舞蹈本来就是一项比较吃时间的兴趣爱好,老师除了正式上课时间外,只能用课余时间来给孩子们排练。于萌从2011年分配到学校就任舞蹈老师后就开始了几乎全年无休的教学生涯。除了放学时间和周末需要给孩子排练外,每到寒暑假,于萌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舞蹈室上课;如果接到比赛或演出任务,休息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对我来说,放假靠运气,人家上班我在上班,人家下班我在上班,人家放假了我还在上班。门卫大哥假期看到我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早,您又来了。’” 聊起自己的假期,她边说着边把自己给逗笑了。

    “一开始觉得特别辛苦,但是我碰到了一群特别可爱的孩子。每次问他们累不累,他们总是一边流着汗坚持着舞蹈动作,一边笑着说‘不累’,在他们脸上可以看到对舞台的渴望、对舞蹈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懵懂追求。渐渐地,孩子们和我形成了‘战友’关系,是他们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于萌在带领学生练习舞蹈动作

    同样视教书为承诺,把育人记心间的,还有他。

    李京是北京景山学校教授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小学老师,通过组建兴趣小组,选拔学生参赛。因为比赛常常在假期进行,因而他除了放学后忙于训练学生,每到假期,他都活跃在各个赛场,给学生专业性的指导。身为于萌的同事,他身上那股拼劲不亚于于萌。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今年暑假李京因胰腺炎7月8号住院,15号学生开始训练备战全国大赛,李京17号早上6点半出院,9点赶到学校指导训练,一直到22号带领学生去山东淄博参加NOC(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

    “每晚六点到十点多都有训练,吃饭时间不规律,时间长了消化系统就出了问题。其实我并不是拼命,也知道这样不注意身体可能给孩子们树立不好的榜样,以后我会多加注意。但这种状态来源于对学生的承诺。记得有一次晚上八点多了,学生的家长催孩子回家,学生跟家长说,想为了明天的比赛再练习一会儿。那天晚上,孩子一练就练到晚上11点多。每当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老师期待的目光,我的脑海只有一句话,‘老师能坚持,老师不能输!’”

    林清和:身为老师,虽平凡,但充实快乐

    “南胜的土楼以圆形和畚箕形居多,而方形的较少,如今南胜仅存的方形楼也只有宁胜楼和敦洋楼了。眼看着家乡的一座座土楼坍塌、消失,民间许多的老行当、老手艺逐渐没落、失传,总觉得需要有人用文字和影像把它们记录下来,并流传下去。” 从去年开始,南胜小学的林清和老师就利用假期,走访南胜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走进福建漳州南胜镇,这里四面环山,山上不时来往着柚农们,村镇大多都聚集在山间的平地之中。有些镇子中,还依稀可见石质的三层土楼,但由于年久失修,许多土楼已经略有坍塌。其中有一座名叫敦洋楼的方形土楼保存相对完好,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林清和的微信公众号里,记录了南胜的传统建筑、历史古迹、民间风俗和坊间手艺。“为了寻找太极峰的摩崖石刻,我在微信群招募了爱好者深入太极峰腹地,几经周折,终于让一些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重现在世人面前。”

    在学生眼里,林清和是一个“痴心山水”的语文老师,他有满肚子有趣的故事。一到假期,林清和就约上三两好友,到人烟稀少的古厝,到荒草丛生的巷道,有时一呆就是一天,有时还会带上学生们一起。林清和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并把它们带到自己的课堂上。

    在学生看来,林清和的语文课充满了新奇的事物。“林老师很会讲故事,他给我们讲小时候捉萤火虫、掏鸟窝的许多趣事,讲假期寻古迹、听芗剧的故事,就好像听童话故事一样。他带我们认识了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也让我们懂得要尊重历史、热爱家乡!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土楼,我还写了一篇游记呢!”

    林清和与学生暑期采风时的合影

    林清和认为,身为老师,虽平凡,但充实快乐。为人师如果能利用好寒暑假,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留住古镇的‘根脉’,但单凭我一己之力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南胜的风土人情,当他们有一天离开家乡,也能记住乡愁。”

    王格:老师暑假去哪儿,教材说了算

    “太好了,等教到《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给学生亲眼看看真实画面了。”王格兴奋地说。今年暑假,她去到了包头的沙漠,拍下了我国治沙工作现状的一张张照片和一段段视频。“下次有机会再去新疆,看看自己在手机应用中种的树。”王格笑着说。

    王格是南京慧园街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教学到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对文字中描绘的情景充满向往,可是却无法亲眼目睹。为了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弥补这一遗憾,王格每年利用寒暑假,选择去到下学期中教材中提及的地方,为教学拍摄视频和图片。

    王格在假期体验宣纸制造过程

    西安的兵马俑,王格在十年前就去过,但当时数码设备还不像今天这么先进,并没有拍下清晰的图片和视频,想到开学后学生将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去年暑假她又专程前往。西安的夏天很热,再加上是暑假期间,去兵马俑的游人也特别多,很多时候几乎是人挨人,人挤人。和绝大多数游客不同,王格每到一处,不是给自己留影,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拍下相应的画面以备用。有时看到有趣的解说和故事传说,她还会一同拍下。“拍下这些可以回去讲给学生听,补充课文内容。最重要的是能拍下一号坑的宏伟气势,还能近距离拍摄将军俑的姿态甚至表情,挤点、热点、累点都值得。”

    新学期开学了,在《秦兵马俑》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看到王格站在高处俯拍的一号坑视频,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所震撼。当学生看到身披铠甲、昂首挺胸的将军俑时,又深深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制作工艺,学生谈学习感受更加自豪踊跃,读起课文更加声情并茂。

    王格在假期体验学习书法、拓碑

    在学校发放的问卷调查中,王格的语文课获得学生最喜欢的课程称号。2019年5月,王格在全国新媒体教学大赛中,获得了课例一等奖和说课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最让她高兴的是,在她获奖的这节课里,用到的教学视频,基本上都是她自己拍摄并制作的。

    运用自己拍摄的图片、视频,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提及的神奇事物和美好景象,王格的做法得到身边不少教育同行的认可,同事、朋友还常常相约一同出行。如果你问她寒暑假会去哪儿?她一定会说:“新学期教材说的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载芳华,于萌、李京视“教师”二字为承诺,坚守本分深耕教育,只为不负求知的双眼;寒来暑往,林清和以传承风俗民情为己任,只为在平凡之中演绎人生真谛;年复一年,王格以教材为地图,以脚步丈量河山,只为利用新媒体,让教学直观化。他们只是筑梦路上的一块普通的砖瓦,在祖国各地的三尺讲台上,还有无数“大先生”,用操劳和坚守沉淀着精神沃土,让希望发芽。 (图/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阅读:

    暑期老师都在忙什么?放假难放松,无处不课堂――中学老师篇

    暑期老师都在忙什么?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大学老师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