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文化教育 > 石鼓书院:涵养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园
  • 石鼓书院:涵养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园

    时间:2018-12-12 08:07:3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山形如鼓峙江边,旧有朱陵洞口仙。胜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贤传。” 11月26日,“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第二站探访了湖湘文化发源地衡阳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匾额

    石鼓书院坐落于衡阳石鼓山,湘江、蒸水在此交汇。唐元和(806-820)初,李宽于石鼓山筑庐读书,始称“读书堂”,后改称书院。宋太宗、宋仁宗先后赐额于石鼓书院。宋淳熙十四年(1187),朱熹作《石鼓书院记》,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书院教学要重践履、穷理而笃行等理念,成为研究宋代书院的重要文献。明代书院步入鼎盛时期,直至清末改制。

    石鼓书院大观楼

    自创建以来,书院培养了众多的匡时济世之才,其中不乏国家栋梁、社会贤达。石鼓书院有七贤,分别是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黄。此外,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创建了湘军水师的彭玉麟也于此院毕业。

    石鼓书院的历史贯穿了中国古代书院发端、发展、鼎盛直至顺应时势改制的整个过程。“石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其千年历史,可以追寻中国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 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邓洪波表示。

    石鼓书院七贤

    韩愈为合江亭写下著名的《合江亭序》

    现如今,石鼓书院虽已不再从事教学工作,但依然是衡阳的重要文化地标,涵养着衡阳以及湖湘地区的文脉与精神。在书院里设有纪念忠臣义士李芾的李忠节公祠、纪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武侯祠等。“湖湘学派的鲜明特点,是将儒家义理与康济时艰紧密结合起来。其济世恤民的爱国情怀、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明道义正的尚德精神等尤为人们所推崇。” 原衡阳市文物处处长、《石鼓书院》作者郭建衡说。

    “石鼓书院从古至今始终是人文思想交汇之所,也是衡阳的文化高地。书院讲求个人修身和文化传道,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谭崇恩表示。

    湘剧表演《小放牛》

    在石鼓书院,两位来自衡阳湘剧艺术团的青年演员表演了湘剧《小放牛》。衡阳湘剧是湖南省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明代,2008年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剧能够带来一种悠久绵长的美感。在表演中,举手投足间感受到戏曲的韵味,每一次动作与自己的心情相牵相融,仿佛在表演中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22岁的湘剧青年演员何思思说。

    在湘剧青年演员江野萍看来,传统戏曲并非与年轻人绝缘:“我从十岁开始学习湘剧,到现在有十多年了。相比于流行音乐的转瞬快感,本土戏曲能够让人在婉转的戏腔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精神。我们年青一代仍然在欣赏,在感悟,在传承。”

    衡阳石鼓书院祁剧表演

    除此之外,衡阳祁剧、衡州花鼓等剧种也是地方戏曲的重要组成。湖湘文化传承中的灿烂成果,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目前衡阳设立非遗教学基地17个,并先后开设衡阳湘剧、祁剧、花鼓戏学员班。衡阳市文体广新局局长蒋勋伟表示:“要让文化遗产再焕光彩,需要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融入现代生活。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我们要保住文化的源头,让戏曲艺术在年青一代手中薪火相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