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社会评论 > 重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 重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时间:2021-02-28 10:3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青年学子说】  

    讲述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博士后 方晓恬

    相信参观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人会记得,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有一个红色的箱子,这正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使用的投票箱。回顾历史,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一千多名代表走到投票箱前,投下自己庄严一票。他们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代表,爱国将领张治中曾在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将这次会议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同志向大会致开幕词,称“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肯定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次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

    2020年11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网络培训,重温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历史。我进一步懂得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何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并不断思考这次大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启示。

    回访这段历史,1953年起,全国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人口调查登记、选民登记、基层选举等工作,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和民主意识空前高涨。在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有华侨领袖司徒美堂,还有曾给地主打了20多年长工的农民吴春安。吴春安曾说:“我虽不大识字,可是我知道咱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合人民利益的我就赞成,不合的我就反对。”

    红色的投票箱承载着红色的记忆,也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信念代代传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承载的初心和使命不会被忘记,它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华。

    (学术指导: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韩毓海)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5日 06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