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不怕配乐太满吗?诺兰透露,这部电影重在模拟战士的主观体验,他想要从第一秒把观众代入到那个情境中去。至于这种从头到尾高潮的做法,诺兰透露和乔治·米勒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有点像,“我很喜欢那个电影,看了两分钟以后,我知道在那部电影没有什么规则可言,就是简单刺激。”至于《敦刻尔克》,诺兰表示:“一般来说,一部电影就是为了结尾的那十几分钟高潮戏份,前面各种铺垫,这次我想要去掉一切前奏,直接进入高潮。像滚雪球一样滚下去,直到最后。而音乐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汉斯·季默的配乐恰好成了情绪最大的助推器,在电影一开始,你就能听到这种急促的如呼吸声的背景音,随着影片三条线索交织,每一分每一秒都渗透着紧张,如同黑夜中疾行的人们,只能往前跑,因为黑暗正一刻不停地后面狂追,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吞噬。
为什么一定要用胶片?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诺兰的一些方法似乎比较老旧。他用胶片,《敦刻尔克》就是用胶片IMAX拍的。为什么要用胶片?“如果你想要拍真实的世界,而不是风格化的,不管是从颜色还是清晰度来说,胶片是目前最好的能反映眼睛看到的世界。”诺兰说,胶片中的世界才更像他眼中的世界。
之前关于胶片和流媒体的问题,诺兰受到了不少攻击。有人认为他太过传统,数字是大势所趋,毕竟不是每个导演都能够像他一样有能力使用昂贵的胶片拍摄。在对于流媒体开放窗口和影院的争端中,诺兰也似乎总会被塑造成力挺影院的“守旧派”。
这种说法有些断章取义了。诺兰的确说过他认为电影最佳的观看方式是在影院,也认为流媒体的窗口期要更长一点,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否定技术发展的潮流。至于胶片,他更坦白说,世界上能够用胶片的导演很少很少,他和包括昆汀在内的导演能用是一种奢侈,他只是想保护一种拍电影的可能,而非拿胶片来反抗数字。
IMAX到底好看在哪里?
上面也说到,诺兰对于影院体验非常看重,他使用胶片IMAX拍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影院观众的视听享受,最大程度地帮助观众融入到剧情当中。诺兰对于影院体院吹毛求疵到什么地步,我想先举个例子。
在谈到影响自己最深的电影时,诺兰提到了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这个电影的上映之路也算是很曲折了。当时影院上映版本是大片厂力主的有哈里森·福特旁白的版本,但是雷德利并不满意这个版本,后来又出了一个导演剪辑版。在谈到这部电影时,一般来说,影迷尊奉的都是导演剪辑版,认为那才是最终版本。诺兰则认为要保存影院上映版本的正统性,他认为,除非导演和片厂彻底撕破脸,不然这个版本是观众第一次认识这个故事,它有理由被守护。由此可见,诺兰为什么对于上映版本的方方面面要求得如此精细。
所以,观看《敦刻尔克》,最好的方式肯定就是IMAX。这部电影也是诺兰电影中IMAX化最高的一部,全片几乎全用庞大的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包括空战场面,巨大的胶片IMAX摄影机绑在机翼上拍摄而成,而在拍摄飞行员落水的场景时,胶片摄影机也是跟着飞行员一块落水,为的就是捕捉到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但是在拍摄过程中,笨重的IMAX胶片摄影机却成了难题,还有水上的戏份,波浪一直在动,如何不被看穿。这些都花费了相当的功夫。
只可惜,国内目前没有一家IMAX胶片放映机,最接近于导演创作意图的,包括1.43:1的原生画幅,可能就是国内三家IMAX激光影院了。考虑到这些都是少数,个人觉得,普通影迷如我,真的IMAX观看就行,尤其是对比一下普通版,更能够感受诺兰的用心所在。
没看过今敏,“我听说他的电影很棒”
随着《敦刻尔克》的上映,网上有部分声音窜起来,还是诺兰的《盗梦空间》和今敏的《红辣椒》到底是不是巧合?两部电影都是讲梦境,且在具体的场景分析中,我们也看出二者的确有相似之处,比如把镜子作为打开梦境的通道,甚至于不同楼层代表不同梦境等等。
关于这桩悬案,有部分文章间接引用,说诺兰曾表示今敏是灵感来源。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直接引文。于是,在讨论完《敦克尔刻》后,我将疑问抛给了诺兰。诺兰表示自己听说过今敏,说他很厉害,但是并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想拍007,但是这个系列现在还不需要我
如果要写一个影响诺兰的十部重要电影,除了《星球大战》,前面提到的《银翼杀手》、《2001太空漫游》,可能就是007了。作为英国人,没有理由不爱这个系列。诺兰也不止一次表示自己很钟情这个系列。所以,问题来了,诺兰有没有可能执导一部007?
在做客美国一播客采访时,诺兰坦言有可能,但问题在于,这个系列自从山姆·门德斯重启之后,发展态势一直很好,“我觉得现在它还不需要我。”言下之意是,等这个系列再次出现疲态,或许就是诺兰大神出手的好时机。要不要叫上汤老师一块?“可以啊!”
以及——
在同一个采访中,当问到最近到影院看的一部电影时,诺兰说是《爱乐之城》,并且因为喜欢去影院连续看了三遍!